【專訪】環保局局長譚偉文表示,困擾東北區居民多年的黑沙環沿岸水污染問題,最近得到突破性的解決;當局並計劃在此沿岸種植紅樹,將改善以至優化黑沙環沿岸的環境。另外,路環污水處理廠臭味四溢的情況,也在近期得到有效處理,技術上解決了臭味問題。
黑沙環沿岸的嚴重污染問題存在多年,當局根據研究主要原因是該區分流式下水道系統出現錯接情況,非法傾倒等令污水長期經區內沿岸的雨水排放口流出而影響水質,加上在該區經年累月沉積而成的淤泥,以及近年於該海域附近建設之各項工程,進一步減弱該區之水流動及自淨能力。
對於黑沙環沿岸水環境問題,政府也進行了較長時間的治理。當局指,海事及水務局於二0一五年年底開展「黑沙環近岸污染應急處理工程」,平整了該區海床,以加強水體流動能力,使退潮時有充足水深覆蓋海床;同時進行岸堤之沖洗工作,以改善該區的水環境,減輕異味對居民的影響。並於一五年完成了黑沙環海邊馬路污水溢流管工程;以及透過澳門半島污水處理廠加建新加壓泵站及將污水排放管延伸約三千八百米,將尾水排放至較遠的新排放口,以進一步減輕黑沙環沿岸一帶的水環境壓力。
及至二0一六年底,譚偉文表示,針對黑沙環沿岸水污染問題的源頭,環保局聯同民署(現在市政署)及工務局,採取了排放口截污工程方案,於馬場北大馬路沿岸新建截污管及泵房,以截取有關日常污水及降雨初期的雨污混合水體,再引到澳門半島污水處理廠處理。
該工程在二0一七年進行,並已在今年九月完成及投入運作,上述雨污混合水體已輸送到澳門半島污水處理廠作處理。由此,根治了過往流出沿岸的污水源頭問題。環保局指,會持續關注該區水質變化情況,評估改善措施之成效,並與相關部門跟進後續改善工作。
此外,雖然日後不會再有大量污水流入沿岸,不過,改善黑沙環沿岸水環境的工作還未完成。譚偉文表示,在根治源頭問題後,對於之前堆稹污染物,考慮用生態的方式處理,計劃將在沿岸地方種植紅樹,這樣就可把過去沉積下來的污染物吸收,進而改善環境。
至於鴨涌河水環境治理,當局指,為改善鴨涌河水質環境,環保局已於二0一七年初在鴨涌河河口設置攔魚網,以有效攔截垃圾或死魚漂入。其後於二0一八年四月,在澳門跨境工業區污水處理站內完成建造,專門處理青洲自來水廠排泥廢水的預處理設施;因應徹底整治鴨涌河的工程涉及面廣且複雜,難以獨立開展,因此,政府目前正透過建設青茂口岸的契機,採取「截污、清淤、圍壩、補水」的改善措施綜合整治鴨涌河。
另外在污水處理的工作方面,環保局表示,正持續優化各污水廠的軟硬件設施,提升污水處理質量。礙於澳門半島污水處理廠的現有空間有限,未具條件進行大規模的原址升級,為作過渡安排,今年初已啟動澳門半島污水處理廠優化項目,以提升整體水質。
作為長遠的解決方案,「特區五年發展規劃」中,已明確將在港珠澳大橋珠澳人工島南端建造新污水處理廠,期望新的污水處理設施(預計最快在二0二六年建成)長遠可分擔澳門半島污水處理廠的壓力。此外,氹仔污水處理廠目前正進行設施及工藝的優化,同時亦已委託顧問公司就路環污水處理廠原址升級進行前期設計及地質勘探,在完成後將開展招標工作,以逐步提升各污水廠的處理質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