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代生活誌)澳門記憶,文史寶庫   喬捷

吳志良在《生存之道——論澳門政治制度與政治發展》曾說,詩人薄卡熱那首刻薄的諷刺詩,十分準確地揭露了那一時期澳門的窘況。

連我們覺得生活在澳門一直過得比較優越的葡人族群,其實也是有過苦日子。可以說,澳門開埠、開成一個像樣的埠,其實所花的時間遠遠要比想像中要久。也可以想,那些當年需要來到這裡參與殖民管治的葡萄牙人,估計也是沒有多少人是發自內心的喜歡和願意的。就像一八九四年的庇山耶,若不是因為承受了失戀,會不會選擇來到澳門生活還真是未知數。相信在很長的一段時期裡面,到澳門去在很多人心中就有如被放逐。

「澳門記憶」網站 macaumemory.mo 還有很多新鮮有趣的歷史片斷,值得我們發掘和講述,以某一個年份或某一個人物出發,都能在裡面找到很多有價值的資料。澳門是一個有豐富歷史資源的地方,與國家命運和世界發展連成一線,古往今來幾多重大事件都與澳門有關,國際知名人物很多亦曾來到澳門,並留下事蹟和作品。

一九三七年起的事情,可以透過《華僑報》的資料庫,找到詳實的報章記述。再久遠一點的史料,則可以通過「澳門記憶」網站一探究竟。當大量前人留下來的記憶和經驗陸續進入我們的認知裡頭,新的想像、有質感的創意才會慢慢地產生出來。歷史的價值、文明的傳承,需要依靠有心人做出這樣的資料庫一直的積累。作為澳門人,還是要感謝他們創造了這些給我們自由翻閱前人記憶的文史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