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談傳真)文人多大話?   林老師

醫生文友送來歲晚圖片二張,作賀新春,(照片乃「雪中愛晚亭」和「古典美女伴照愛晚亭」),照片取景有度,令筆者雖從未踏足愛晚亭,乃可從影像中一窺其貌。

亭,是我國一種極具民族特色的建築樣式。而愛晚亭可算是我國四大名亭之一(另三亭分別是滁州的醉翁亭,北京的陶然亭及杭州的湖心亭)。中學年代國文課本便有杜牧一首《山行》絶詩,寫的便是其中景色: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當時賞析文章說道,作者在行上愛晚亭路途中,按其「所見所聞」描述當時山上景致。

杜牧,字牧之,號樊川居士,今陝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傑出的詩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孫,杜從鬱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二十六歲中進士,授弘文館校書郎。後赴江西觀察使幕,轉淮南節度使幕,又入觀察使幕,理人國史館修撰,膳部、比部、司勳員外郎,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

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後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詩歌以七言絕句著稱,內容以詠史抒懷為主,其詩英發俊爽,多切經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頗高。杜牧人稱「小杜」,以別於「大杜」的杜甫。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

不過文友在賀年照片附註說明:小杜應未到此地,乃聽友人描述當地景色而作詩云。果如是的話,真算的「文人多大話?」矣。

說到想像,不得不佩服,唐宋八大家之一,大文豪韓愈退之先生,經友人對廣西桂林陽朔點評後,寫出貼切美景佳句: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一語道出灕江山水的人間仙境。

他在「送桂州嚴大夫同用南字」中,詩云:蒼蒼森八桂,茲地在湘南。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戶多輸翠羽,家自種黃甘。遠勝登仙去,飛鸞不假驂。詩句描寫的是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桂林山水。該地位處湘桂走廊南端的槽谷平原,包括桂林市、陽朔縣以及臨桂、靈川、興安、永福、龍勝等縣的部分地區。地勢北高南低,海拔一百四十至六百米,為石灰岩岩溶地區。商周時代,這裡即與中原有密切關係。秦漢時,是中原與嶺南的重要通道。桂林山水有奇麗俊秀的風貌,宏偉博大的氣勢,氣象萬千的姿態,含蓄深長的意趣,極富浪漫色彩和詩畫情趣。中唐時已是名聞全國的風景勝地,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讚語流傳古今。

八百零一年前的宋代王正功,其時任廣南西路(廣西全境及雷州半島和海南島等地)提點刑府司,他在為赴京趕考的桂林考生餞行的宴會上,當眾賦詩,最早提出「桂林山水甲天下」之說,傳誦至今。而南宋李曾伯在其【重修湘西樓記】一文中,索性直書「桂林山川甲天下」,可知王正功句原句影響之深。但人們總得佩服韓愈退之先生「文人多大話」之舉,才有「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