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查市面60個手搖飲料樣本全部安全衛生惟糖份偏高 民署引入監測系統優化收垃圾

 【專訪】民政總署於多個封閉式垃圾房引入垃圾量監測系統,收集及分析數據以優化垃圾房的管理及垃圾收集工作。另外,民署食安中心抽查市面六十個手搖飲料樣本進行調查,結果所有樣本安全及衛生狀況未見異常。

 隨著垃圾房棄置垃圾量持續增加,市民對環境衛生的要求不斷提高,以及受道路的高交通流量等因素影響,公共垃圾收集設施的管理面臨挑戰。民署初步在本澳八十二個垃圾房的内外安裝了監測儀器,以收集垃圾房内垃圾桶的滿載資料,以及垃圾房外棄置垃圾的資料,並對有關的資料進行提取和分析,輔助公共垃圾收集設施的管理工作。

 監測儀器會按預設的時間表將收集到的原始數據上傳至服務器,供設施的管理人員分析,透過對垃圾量進行監測,可收集到垃圾房内各垃圾桶的滿載情況,垃圾量高峰時段和垃圾量歷史數據等資訊,以掌握有關趨勢情況而作針對性的處理,例如調整垃圾清運時間,頻次和清理工作安排等,以便在垃圾量高峰期前提早作出跟進部署,減低垃圾房過滿及垃圾散落等衍生的環境衛生問題。

 又:為了解本澳市售手搖飲料的食用安全情況,民政總署食品安全中心抽查市面手搖飲料合共六十個樣本,進行微生物及糖含量調查,結果顯示所有樣本的安全及衛生狀況均未見異常,然而手搖飲料的糖分含量普遍偏高,建議市民須注意均衡飲食。

 近年手搖飲料廣受歡迎,手搖飲料在製作過程中可加入不同配料,並且經人手調製,故受微生物污染的風險較高;此外,用於現製凍飲飲料常使用的食用冰塊主要由製冰廠供應或由店舖自製,容易在製作、處理或運送過程中因不符合衛生要求,從而增加食用冰塊受污染的風險。是次抽檢調查中,民署抽查本澳各區手搖飲料外賣店出售的冷凍飲料共六十個樣本,當中包括珍珠奶茶、果茶及一般茶類,進行了致病性微生物的檢測,包括埃希氏大腸桿菌、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及產氣莢膜梭狀芽孢桿菌。調查結果顯示,所有樣本的安全及衛生狀況均未見異常。

 是次抽查除進行了微生物的檢測外,同時亦針對手搖飲料的糖含量作檢測,結果顯示大部份樣本的糖分含量偏高,建議消費者須注意均衡飲食,減少飲用含糖飲料,或以清茶或純水來代替。此外,亦提醒市民在選購手搖飲料時,應光顧信譽良好的店舖;如選擇外賣配送方式,應特別留意其貯存和運送等過程是否符合食品安全,並了解當中所潛在的食安風險;購買後應盡快飲用,如非即時飲用,應將凍飲作冷藏貯存。如對產品的質量存疑,便不應購買和飲用。

 食安中心同時建議業界應謹慎選擇可靠的貨源,並遵從「先入先出」原則及妥善貯存食材,避免使用已逾期之原料;配製飲料時,除注意食材的衛生情況外,亦應確保配製用具之清潔衛生,包括保持存冰桶整潔,並將冰鏟存放在獨立清潔的容器內;業界亦有義務保存食品進出貨紀錄或相關單據,以便供權限部門追蹤食品的來源和流向,保障自身利益。倘若對食品的衛生狀況及質量存疑,則不應購買或出售。

 民署已推出「製作現製即飲飲料衛生指引」及「即飲飲料及冰品篇」衛生操作指南,提醒業界在製作即食飲料及冰品過程中應注意的食品衛生與安全事項。是次專項調查結果已上載至食品安全資訊網www.foodsafety.gov.mo,市民可登入瀏覽詳情。民署將持續關注市面流通食品的食用風險和衛生狀況,維護本澳的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