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訊】隨著港珠澳大橋通車交通上更便捷,隨之而來會帶動訪澳旅客上升,本澳的旅遊承載力問題備受社會關注。身兼離島社區諮詢委員會副召集人的婦聯副理事長何凱玲認為,特區政府銳意打造澳門美麗好家園,要建設宜居、宜遊的「世界旅遊休閒中心」,除了提升整體旅遊質量及豐富內涵外,亦需要確保居民生活素質。期望特區政府持續開展更多不同類型及規模的旅遊活動,將旅客分流至景點周邊或者其他社區,紓緩旺區一帶承載壓力,帶動社區經濟發展,助中小企一同分享旅遊發展的成果。
何凱玲指,特區政府一直以來積極提升本澳旅遊質量,以及開展不同類型的旅遊活動,例如近期舉辦的大賽車及美食節、下月即將舉行的光影節及國際幻彩大巡遊,還有武林群英會、國際電影節及音樂節等大型盛事,以及爛鬼樓巡禮、康公夜市等社區活動,深受市民及旅客歡迎。但隨著港殊澳大橋通車後,交通便利下引來更多旅客,亦衍生出旅遊承載壓力的問題,根據旅遊局早前預測,今年本澳的總接待旅客人數將會突破三千五百萬人次。近年,不少旅遊城市因為旅客「超載」,對當地居民造成影響,最近鄰近香港的東涌就時有發生居民與旅客有紛爭的事件。她提到,澳門是蕞爾之地,土地面積只有三十二點九平方公里,在訪澳旅客人數不斷上升情況下,當局需要正視旅遊承載力的問題,降低對市民生活造成的負面影響,確保澳門的旅遊業能夠可持續發展。
要紓緩本澳旅遊承載壓力,何凱玲認為需要做好景點分流工作,澳門有「歷史城區」及「創意城市美食之都」的亮麗名片,蘊涵著各式各樣的旅遊資源,但現時大部份的旅客來澳都會首選去新馬路、路氹綜合城區等旅遊景區。因此,當局需要利用好這些豐富的旅遊資源,舉辦更多不同類型活動,例如特色會展、體育及藝文活動等,為澳門旅遊業注入更多新元素,提升本澳旅遊休閒的軟實力。她又稱,當局亦可持續利用不同社區的自身特色,發展社區深度遊,透過與社團組織共同合作,舉辦推廣傳統節日社區文化、地道美食、舉辦節假日市集、夜市文化等社區活動,或者考慮將一些品牌活動元素帶進舊社區,例如在舊區舉辦美食嘉年華、市集等,或參考光影節活動,推出更多特色夜遊路線,帶動社區人流,將澳門歷史文化的一面完整呈現給市民及旅客,帶旺舊區經濟。長遠而言,澳門應該利用港珠澳大橋帶來所優勢,加強與灣區城市的合作,開發更多不同類型的旅遊體驗行程,例如一程多站式旅遊、海上遊等。
智慧旅遊是大勢所趨,何凱玲建議當局可持續善用智慧科技手段,做好分流、疏導遊客工作,現時內地不少城市會利用大數據的方式,進行信息發佈,透過社交平台、通訊軟件,分級顯示各區景點的人流情況,助市民、旅客出行前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