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萬象)探訪中國遼西葫蘆文化 丁非白

 將兩三個正在生長中的葫蘆繫在一起形成奇異的形狀;在顯微鏡下用針尖在葫蘆上雕刻唐詩三百首;用八百攝氏度高溫的電烙鐵在葫蘆上作畫……在中國遼寧省西部葫蘆島市的葫蘆山莊,造型各異的葫蘆和獨具特色的葫蘆文化吸引著來自全國各地的葫蘆愛好者。

 葫蘆在中國有著悠久的種植歷史,音近「福祿」,同時,葫蘆裡面長籽,有子孫萬代、多子多福的含義,因而人們通常把它當作吉祥物。在遼寧省西部,許多手藝人在葫蘆上刻字雕畫,使其成為供人欣賞的葫蘆藝術品,形成了別具一格的葫蘆雕刻技藝。

 從繫扣葫蘆到亞腰葫蘆,從長頸葫蘆到疙瘩葫蘆……葫蘆山莊內的中國葫蘆文化博物館匯聚著眾多形態各異、造型優美的葫蘆珍品,展示著中國葫蘆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神奇魅力。

 「中國各地的葫蘆雕刻各具特色,製作工藝有十多種,包括雕刻、押花、勒扎、結扣、範制、針劃、鑲嵌、彩繪等。」葫蘆島葫蘆協會副會長劉國東告訴筆者。

 「與其他地區不同,遼西葫蘆製作以烙畫為主。」劉國東向筆者介紹道,「傳統葫蘆烙畫的工序大致有七八個步驟。首先是蒸煮葫蘆,為其殺菌,再是陰乾,之後打磨光滑,用鉛筆起稿,烙畫,修改,拋光,上蠟。製作一幅好的葫蘆烙畫作品,少則要十幾天,多則需要一個多月。」

 「葫蘆烙畫最關鍵的是要把握火候和力度。葫蘆烙畫不僅有中國畫的勾、勒、點、染、擦、白描等手法,還可以熨燙出豐富的層次與色調,形成立體感,看上去像棕色的素描。此外,葫蘆烙畫還講究依形造景,細長的葫蘆適合雕刻人物,短粗的適合畫動物。」劉國東說。

 葫蘆島葫蘆協會副秘書長瀋海山說:「葫蘆是一種人文瓜果,是中華民族的吉祥圖騰。從創世神話到民間傳說,再到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器物、飲食,葫蘆文化涉及人文、社科等各個領域,蘊含著豐富的民俗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