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就是食物。如果真有導致癌症的食物,那它就不叫食物,而是「毒藥」了。所謂「鹹魚致癌」、「烤肉致癌」等說法都是誤導。這些食物吃到致癌,需要一個巨大的量,一般人卻永遠達不到。
鹹魚,適度吃︰切上一塊鹹魚,乾煎、紅燒,配粥、下飯,可謂餐桌最佳拍檔。但鹹魚在用高濃度鹽腌製及暴曬後,會產生較多的亞硝基化合物(多為亞硝胺),它是強致癌成分。因此,鹹魚亦成了致癌「嫌疑魚」。不過,吃鹹魚吃到亞硝胺的致癌劑量,可能性不大。要達到致癌的量,必須大量、長期、反復地吃,比如一年到頭、一天三頓都吃鹹魚,普通人的飲食是達不到這個量的。不過,鹹魚是高鹽食物,發酵過程中易產生黴菌和亞硝酸鹽,因此還是要控制量,並在餐後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鹹魚蒸煮著吃,鹽的濃度會被稀釋,更安全。煎烤著吃則會導致水分蒸發,鹽分更高。
豬牛羊,不宜多吃︰二零一五年,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將紅肉歸入「2A類」致癌物,火腿、熱狗腸、肉乾、肉罐頭、含肉調料以及血和內臟等加工肉製品則為1類致癌物。一般來說,四條腿的動物如豬、牛、羊,多含紅肉;兩條腿的動物如雞、鴨、鵝是紅白相間的;沒有腿的動物如魚,多含白肉。俗話說︰「沒有腿的比兩條腿的好,兩條腿的比四條腿的好」,意思就是最好少吃紅肉。但這並不是說豬、牛、羊肉就不能吃了,只要限制總量即可。而加工肉製品一般都含亞硝酸鹽,其本身不致癌,但與肉類蛋白質反應後會生成致癌的亞硝基化合物。因此,加工肉製品最好少吃。
燒烤,饞了可偶爾吃︰燒烤雖然美味,背後卻藏著1類致癌物苯並芘。燒烤時,木炭燃料含有的苯並芘可隨煙霧污染食物;油脂滴落到火中,產生的煙也可使苯並芘附著到食物表面;食物中的脂肪因高溫裂解產生大量自由基,通過熱聚合反應也能生成苯並芘。同樣,製作燻魚燻肉時也有這種隱患。所以,燒烤、燻製食物建議少吃。如果實在想吃,偶爾吃一次也不至於被癌症盯上。燒烤時,食物別靠炭火太近,用錫箔紙包起來,燒焦的部分不吃,或改用電爐烤,餐後配一些蔬果,會相對健康些。
酒,最好不喝︰酒的主要成分酒精(即乙醇),及其在體內的中間代謝產物乙醛,都是致癌物。因此,一般不建議喝酒。如果喝就要堅持適度原則,啤酒每天不超過三百毫升,紅酒不超過一百五十毫升,白酒不超一兩。酒的品質也得注意,要戒酸、戒濁、戒生。對癌症患者而言,酒也並非絕對禁忌,但需聽取醫生意見。頭頸部腫瘤患者禁止飲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