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力倡「節地葬」
【中新社上海三月二十日電】(李姝徵 鄭瑩瑩)二十日十時許,伴著鼓點和渾厚的鐘聲,二零一八年「上海市百姓公祭日」十周年活動在福壽園海港陵園舉行。
資料顯示,上海市百姓公祭日活動始于二零零九年三月,是中國內地首個為百姓而設的公祭活動。
當日是第十個百姓公祭日,福壽園國際集團總裁助理鄔亦波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這十年間,福壽園已為近四萬多上海市民提供了節地生態環保以及深埋型的葬式。他表示,選擇「節地葬」的市民數量每年都在以不低於百分之十五的速度遞增。
中國人有「厚葬」和「入土為安」的傳統,而上海的高墓價歷來受到社會廣泛關注。
中國殯葬協會副會長王宏階此前曾表示,公眾反映上海的墓價偏高,這與上海的土地資源匱乏有關。他表示,據初步統計,上海約有七千多畝墓地資源,已使用五千多畝。
為化解高墓價,此間官方「多管齊下」。上海是中國率先推行海葬的城市之一,也是中國最早推行小型墓、「節地葬」的城市之一。據王宏階表示,自二零零六年上海官方推行「節地葬」以來,大大節約了墓園的土地消耗,延緩了「死墓危機」(墓園土地耗盡、無墓可售)的出現。
鄔亦波表示,此間政府出台相關的補助政策,讓今年選擇「節地葬」的市民有不斷增加的趨勢。他表示,未來福壽園還將開闢更多區域引導廣大市民繼續選擇環保的「節地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