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美人如何化妝?

 【新華社蘭州三月八日電】(記者張玉潔)古代的美人化甚麼粧、穿甚麼衣?」八日是三八「國際婦女節」,敦煌研究院今日披露了一系列婦女衣粧壁畫。

 古代美人長髮飄飄?不,她們更愛綰髮結髻。敦煌壁畫記錄下古代婦女喜愛的峨髻、丸髻、百花髻、回鶻髻等十餘種髮型。所謂百花髻,就是髮髻形似盛開的花朵。而要梳高髻,往往需要佩戴假髮。唐代時,就已經有了銷售假髮的店舖了。

 化粧最為複雜,有敷粉塗頰、飾額貼花、描眉點唇等中眾多步驟。

 粉底液、粉餅、粉撲、腮紅……如今女性化粧時必不可少的東西,古人也會使用。早在商周時期,婦女們就開始用粧粉來使皮膚白皙了。她們還會使用「香綿」讓粉更均勻。胭脂則大多由硃砂或紅藍花汁與脂膏混合而成。

 敦煌研究院介紹,南北朝至唐代,婦女們從涂金的佛像上受到啟發,在額間飾以黃色並形成習俗。婦女「額黃」分為兩種:一種為染畫,是用毛筆蘸黃色染在額頭;另一種為粘貼,是以黃顏色材料加工製成片狀飾物,用膠貼在額上。

 濃粧淡抹外,古代女性對衣著也甚是講究。有錦做的短袖裝「半臂」,有紗製成由肩繞臂、輕盈飄動的「帔帛」,還有茜草或石榴花染成的色彩豔麗的「石榴裙」……

 敦煌壁畫中穿著華貴的婦女,配飾多多。王妃等佩戴禮冠,插著鑲嵌有金銀珠寶的花釵,並以花釵數量區別尊卑。唐代貴婦還流行「多重珠瓔珞」:上下各有一串大珠項鍊,下部有珠玉寶石墜子,中間則為小珠串成的四至五串項鍊。

 敦煌壁畫名作《都督夫人禮佛圖》中,都督夫人太原王氏盛裝出現,梳峨髻、叉花釵、佩角梳,身著半臂、帔巾、交領團花襦及石榴裙,腳踏笏頭履,華美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