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觀者言)外國福利制度下的不公 方婷

日前美國一段美甲店衝突視頻在社交平台瘋傳,累計數百萬點擊率,不僅因激烈的言語交鋒引發熱議,更戳中了外國福利社會中「勤勞者被懲罰」的痛點。

視頻中,亞裔(暫無法確定為華裔或越南裔)美甲店老闆與一名未露臉的黑人女顧客爆發爭執。起因是女顧客態度惡劣、言語冒犯,老闆忍無可忍反擊:「你不能因為消費了,就可以在這裏亂說話罵人。」不料顧客竟拋出極具種族歧視的言論:「滾回你該死的國家去!」

這一挑釁徹底激怒了老闆,他沒有陷入種族紛爭,反而直擊關鍵:「我看到你的EBT卡(美國食物援助計劃支付卡,即原食品券)了,你知道是誰在給錢嗎?是我們這些納稅人!」令人震驚的是,顧客的回應毫無愧疚,反而理直氣壯:「不然我怎麼養大孩子?我這麼胖,難道不用吃飯嗎?」

老闆當場崩潰,無奈感歎「你真是把我搞懵了」,隨後憤怒回擊:「我納稅養你,你卻讓我滾回祖國?你胖得像倒過來的保齡球瓶,趕緊走,肥薯仔!」這段衝突之所以引發全網共鳴,核心在於老闆的怒吼道出了無數勤勞者的心聲。

在大眾印象中,亞裔群體向來以勤勞務實著稱,他們踏實工作、依法納稅,卻時常面臨種族歧視;而EBT卡等福利政策本是為幫扶困難群體,卻被部分人濫用,甚至成為不勞而獲的「底氣」。視頻中的顧客,一邊依賴納稅人繳納的稅款維持生活,一邊對納稅人惡語相向、種族歧視,正是福利社會中個別不公現象的縮影,她還有心思去美甲,怎麼不正經找份工作?還有網民調侃說亞裔人與有色人種爭執還可以,換了是白人當店主的話,更多的「黑命貴」言論才真正讓人氣死。

外國的社會保障制度本應是「雪中送炭」,卻在部分場景下淪為「養懶懲勤」的工具。無數勤勞工作、足額納稅的人,其勞動成果被用來補貼那些不願奮鬥、甚至理直氣壯依賴福利的「伸手黨」,更令人寒心的是,這些被補貼者反而對供養自己的納稅人報以歧視與敵意。

這場衝突遠不止是個人矛盾,更是福利制度漏洞的暴露:當福利成為部分人不勞而獲的溫床,當勤勞者的付出被肆意消耗,這種不公不僅傷害了勞動者的積極性,更撕裂了社會公平。視頻的爆火,本質上是大眾對「多勞多得、公平正義」的呼喚──福利不應懲罰勤勞,更不應成為無理取鬧者的「保護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