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刻書珍品亮相瀋陽 韓宏
「風華共築——遼寧省圖書館藏清代內府刻書展」11月17日在瀋陽開展,康熙年間刻印的《康熙字典》、乾隆年間刻印的《全唐詩》等30餘部清代內府刻書珍品亮相,展現中國傳統印刷技藝。
清代內府刻書代表了中國古代印刷技藝的一大高峰。據遼寧省圖書館古籍文獻中心副主任李丹丹介紹,鼎盛時期的內府刻書,校勘精審、寫刻工緻、印刷精美,為後世推崇。
遼寧作為清朝肇興之地,留存海量內府刻本。本次展覽按時間順序、技藝特點等分為八個單元,系統梳理了清代內府刻書的歷史發展脈絡。
展覽中,康熙年間五色套印的《古文淵鑒》引人注目。據介紹,清內府刊刻的套印本,用色豐富、套印精準,套版印刷技術有了進一步發展。五色套印的《古文淵鑒》正文用墨色印製,前人諸家評語分別以黃、綠、藍三色套印,清朝註釋評語則用朱色套印。其刷印精美、色彩明麗,顯示出清初內府多色套印技術的較高水平,也是現知清內府較早套印版書籍。
同時展出的還有《武英殿聚珍版叢書》,該叢書是中國古代規模最大的木活字印刷工程,共使用253500個棗木活字。此外,順治年間的滿文刻本《三國演義》等珍貴典籍也在展出之列。
李丹丹說,每一部典籍都承載著一段歷史,每一次翻閱都是與三百年前的文化對話。希望人們透過展覽與清代內府刻書珍品相遇,在字裡行間讀懂中國傳統文化的厚重與璀璨。◇(中新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