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通社11月13日電】(記者王豐鈴)據英媒13日報道,歐盟委員會正推動加急政策,擬從2026年初起,對通過Shein、Temu和阿里巴巴等平台訂購的小包裹徵收手續費。受訪學者認為,無論徵收多少稅額,也很難改變中國跨境電商在歐洲的發展勢頭,歐洲或可與中國協商共建平台或協同機制。
歐盟呼籲2026年初取銷對價值低於150歐元(約合人民幣1225.1元)的進口小額包裹給予免稅的政策,比原計劃提前兩年多。從2024年數據來看,有46億件小包裹進入歐盟,其中九成來自中國電商,且這一數據比2023年翻倍,高增長速度讓歐洲本土零售業感受到壓力。
歐盟成員國財長13日在布魯塞爾開會。歐盟委員會負責貿易和經濟安全等事務的委員馬羅什.謝夫喬維奇敦促各國財長同意加快推進該計劃,目的是「確保歐盟在快速變化的貿易現實中增強其地位」。在歐盟達成共識前,羅馬尼亞等國已單獨行動,對小包裹徵收高達5歐元的費用。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金融發展與國資國企研究所執行所長余凌曲13日對香港中通社表示,與美國對小包裹直接徵收關稅不同,歐盟推出的稅款條目,或並非關稅,更可能是增值稅。此外,也要區分該計劃針對的是一般貿易還是跨境電商。歐盟對跨境電商小額包裹增值稅問題必然越收越緊。
余凌曲指出,對以自用型為主的小額包裹免稅,屬國際慣例,為方便民眾來往及旅行,各國都設有。歐洲進口商認為,其透過一般貿易的方式,在中國採購大量商品運至歐盟銷售,必然涉及進口增值稅,而跨境電商則採取點對點方式,若由平台內的各商家直接向買家寄出小額包裹,則享受免稅。此外,歐洲消費品廠商也感受到威脅。但無論徵收多少稅額,也很難改變中國跨境電商在歐洲的發展勢頭。
「若跳出跨境電商來看中歐貿易,中國進出口近年高速增長,結構性也在發生變化,中歐貿易佔比增高,並非小額包裹享受優惠就能帶來,主要還是中國商品在歐洲市場的競爭力強。」余凌曲直言。
余凌曲認為,加稅或促使中國跨境電商轉型,在歐盟注册企業,或在歐洲設置海外倉,鏈條更為透明,資金也更清晰。在龐大的歐洲市場,中國商品可發揮國內產能的優勢。
二十國集團(G20)第二十次會議11月22日至23日將在南非舉行。外界認為,小額包裹收稅問題或成為中歐在G20會議期間探討的議題之一。
余凌曲分析,歐洲若對小包裹收稅,需要單獨拆開檢驗,將給自身海關帶來繁重勞務。或可與中方商量共建平台或協同機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