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貴州萬山十一月九日電】(中新社記者周燕玲)國營照相館櫥窗裡的泛黃照片、公社食堂的老式桌椅、紅磚樓斑駁的牆面……立冬時節,走進貴州省銅仁市萬山區朱砂古鎮,時光彷彿又回到了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火爆的中國短劇,也因這段「時光」與這座由汞礦遺址改造而成的古鎮「結緣」。
朱砂古鎮所在的萬山,素有「千年丹都」之稱,曾是中國最大的汞工業生產基地,有五六萬人生活在此,礦區的學校、醫院、電影院等設施一應俱全。二00一年汞礦因資源枯竭實施政策性關閉後,長達九百七十公里的地下礦道和大量工業設施一度沉寂。
近年來,萬山區按照「修舊如舊」原則,在老舊礦區上打造了中國首個以山地工業文明為主題的4A級景區。其中,「那個年代」的一條街完整保留了礦工生活區的原貌,榨油坊的木柱依然吱呀作響,鳳凰牌自行車靜靜倚在牆角。
「這些真實的工業遺存和生活場景,為影視創作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朱砂古鎮相關負責人告訴中新社記者,目前古鎮已接待十二個影視劇組踩線取景,成為《沸騰的群山》等六部影視作品的取景地。其中《歸圖》已於二0二五年十月播出。
面對短劇發展風口,朱砂古鎮計劃打造專業短劇拍攝基地,推動影視流量轉化為旅遊「留存量」。
從礦場到片場,硃砂古鎮轉型不止於影視。如今,遊客可在昔日採礦坑道改造的「時空隧道」中體驗穿越,在原礦辦大樓改建的工業遺產博物館裡回顧歷史,「蘇聯專家樓」也被利用改造為特色餐廳與酒店。
古鎮還開發了朱砂飾品、擺件等文創產品,並設置朱砂拓印、古法淘洗等體驗項目,讓遊客在親手參與中感受朱砂文化的魅力。曾經的汞礦遺址,如今已成為工業旅遊示範基地。
「礦三代」彭惠是朱砂古鎮的一名講解員。她用手電照亮礦道岩壁上的鑿痕,向遊客介紹祖父輩的故事;她指著紅磚房和小學教室,分享自己童年的記憶,於她而言,這份工作分外親切。
「這裡充滿了兒時回憶,給遊客講解時更像在介紹自己的家。」彭惠說,古鎮的許多員工曾是外出務工的「礦二代」「礦三代」,他們的回歸,使廢棄礦區在各個崗位的共同努力下,重現昔日的熱鬧景象。
人員的回歸與景區的繁榮,同步帶動當地產業發展。距離古鎮不遠處的朱砂工藝品產業園,已匯聚四十多家企業,生產的朱砂飾品、朱砂畫等上千種產品暢銷海內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