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四中全會後首站考察廣東 突顯大灣區重要作用

 【香港中通社十一月九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黎金良十一月七日至八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閉幕後首站考察廣東,不僅彰顯了對改革開放前沿陣地的高度重視,更針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與即將啟動的「十五五」規劃,釋放出一系列具有戰略導向意義的明確信號,為未來五年國家與灣區發展定下基調。

 粵港澳大灣區:從「硬聯通」邁向「軟連通」深水區

 習近平明確指出,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對廣東來說既是重大責任,也是難得的發展機遇。他進一步要求著力深化粵港澳合作,加強科技創新合作和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推進規則機制「軟連通」。這釋放出三大關鍵信號:

 一,「軟連通」成為下一階段核心任務。過去十年,大灣區在高鐵、跨海通道等「硬聯通」上成果斐然;未來五年,重點將轉向法律、標準、資格認證、數據流動、營商規則等制度性銜接。例如南沙已試點港澳職業資格互認、跨境政務通辦,此類探索將在「十五五」期間加速推廣。

 二,科技協同創新被置於戰略高地。習近平強調「加強科技創新合作」,突顯大灣區作為國家國際科創中心的使命。香港擁有基礎科研與國際人才優勢,深圳、廣州具備產業化能力,未來將推動「研發─轉化─製造」全鏈條深度融合,破解「卡脖子」技術瓶頸。

 三,支持港澳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習近平在講話中再次強調「支持香港、澳門更好融入和服務國家發展大局」,呼應「十五五」規劃建議中「促進港澳長期繁榮穩定」的新表述,即由過去「保持」升級為「促進」,預示中央將出台更多惠及港澳的政策。

 「十五五」規劃:廣東要「走在前、作示範、挑大樑」

 習近平特別叮囑:廣東在編製『十五五』規劃時要有高站位、大格局,體現走在前、作示範、挑大樑的責任擔當。這一定位釋放出三重戰略信號:

 一,高質量發展與科技自立自強是首要目標。「十五五」規劃建議將科技創新置於前所未有的高度。習近平在廣州考察科技創新成果時強調「強化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意味著未來五年國家資源將更精準投向長三角、粵港澳等具備高端製造與科創能力的區域,「強者恆強」趨勢加劇,但「強」的核心是科技實力而非單純GDP規模。

 二,制度型開放成為改革新突破口。廣東被賦予「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的重任,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將與大灣區規則銜接深度綁定。未來可能在跨境數據流動、綠色金融標準、數字貨幣應用、知識產權保護等領域率先試點與國際接軌的制度安排,打造中國對外開放新高地。

 三,城鄉融合與共同富裕納入體制機制設計。習近平要求「完善區域協調發展、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顯示「十五五」將更注重發展的包容性與均衡性。廣東的「百千萬工程」經驗有望上升為國家政策,通過強縣促鎮帶村、縮小城鄉差距,探索人口大省實現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徑。

 在廣州考察時,習近平再次聚焦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突顯大灣區不僅是經濟增長極,更是國家戰略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