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離島區社區服務諮詢委員會委員沈漢傑指出,當下澳門公共巴士站存在跟不上社會民生及旅遊業發展需求的弊端,並提出優化丶改善三建議。
沈漢傑表示,有街坊反映指出,氹仔高勵雅馬路、海灣花園及湖畔公園一帶的巴士站在繁忙時段經常聚集大量候車居民,但相關設施普遍老舊,僅設有簡易上蓋,部分更因颱風損毀而未獲修復。尤其高勵雅馬路及湖畔公園巴士站空間狹窄,雨天或烈日下,乘客常需躲避至附近天橋下候車,面臨日曬雨淋的不便。居民普遍希望能盡快改善現有設施,可參照新型巴士站設計,加大候車區範圍,提升候車環境與安全性。此外,有駕駛者指出,高勵雅馬路及海灣花園巴士站因站內空間不足,導致大型巴士無法完全駛入站內,常需停靠於行車道上,影響交通流暢,尤其在上下班高峰時段更易造成擠塞。
他提出三項建議。
一、更新巴士站設施:建議參照現代化巴士站設計,增設堅固耐候的上蓋、座椅及安裝電子站牌設備,改善乘客候車體驗。
二、擴建候車空間:針對空間狹窄的站點(如湖畔公園、高勵雅馬路),建議加闊候車區域,提升安全性與舒適度。
三、優化巴士停靠區設計:建議加深及加寬巴士站停靠區,確保大型巴士可順利進站,減少對行車道的幹擾,紓緩交通壓力。
事實上,人均GDP位居全球首列的澳門,在公共交通領域的服務與全球首列極不相稱,尤其是巴士站候車環境丶電子報站設施等甚至遜於珠海等城市。民間盼望交通事務局新領導新作風,雷厲風行予以全面優化丶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