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騷小話兒)五年之後,我們有甚麼改變?   喬捷

那段日子讓我們改變了很多,真的改變了很多,最主要的是體質,其次是思考方式,最後是生活習慣。

它大大改變了我們出門的選擇,我已經五年沒有再去過臺灣,一個原因當然是我在臺灣的業務幾近結束,二來是因為那邊的網絡和聯繫感覺已經有點不同。我自感臺灣變得比以前更排外、更封閉。這意思並不是說人,而是他們的政治和權力系統,你可以說他們太弱怕文化入侵,也可以說大陸真的太強,強到只能用這種方式保護島一邊的意識形態。我自己本身是沒有太大國族的考量,哪裏舒服就住那裏,現在這樣一來,就顯得到處都變得一樣,分別已經不大,大家都有一些心照不宣的內容,不能夠討論或質疑。那到最後可能還是澳門最好。

於是我回來了。工作和生活的重心都在澳門,香港、臺灣都不怎麼去。偶爾會到香港看劇、看演出、看看朋友,但也比較少。而且對香港的印象越來越模糊。最近的印象就是去西九、去大館、去都會大學聽講座見見喜歡的人,參加藝術展的開幕。我們以前不是這樣的,去香港是購物、吃飯,沒有甚麼理由買張船票就到銅鑼灣吃飯喝咖啡,那些在餐廳遇到明星在鄰桌的記憶,在商場碰到名人的記憶,是我以前對香港的印象。

經濟始終都沒有太大改善,雖然數字是逐漸向好,但外圍環境不好,大家對前景的信心都一般,消費力和生育率是明擺在眼前,疫情事並沒有讓很多人的心都放開來及時行樂,也許有,但沒有比以前有錢,消費模式改變或降級消費是有現實的考量,不是想放縱就有條件放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