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被常識科黃老師拉去參加「城市特搜」比賽,我還懵懵懂懂——比賽要找一幅反映社會現狀的圖,配三百字簡介,全澳前五才能進決賽。我們商量後,把目標鎖定在補習社。
那天下午,我和同學蹲在觀音堂街的樹蔭下當「小偵探」。我攥著筆記本,眼睛盯著補習社門口:穿藍校服的女生跑進A社,背紅書包的男生衝進B社,才二十分鐘,已經記錄到二百三十多個人。我又用腳步量距離,從街頭走到街尾,才一百一十步,居然數出十二間補習社,玻璃門上的「名師輔導」招牌晃得人眼暈。
回校後,我們還做了全年級調查,二百一十人當中有七十一人要去補習社,佔了全級近三分之一呢!這些數據像小錘子,一下下敲在我心上,我們趕緊把觀察到的細節和資料整理成參賽稿,提交時我還在想:這樣的「特搜」能過關嗎?
公佈結果那天,我盯著比賽網頁,手劃過螢幕時突然停住——我們進決賽了!接下來的兩週,午休和小息時間全泡在準備裡:我對著鏡子練講稿,把 「一百一十步十二間補習社」的細節講得清清楚楚;和同學一起做簡報時,我特意加上我們拍的補習社照片。
比賽當天,我站在後臺,腿抖得像踩在棉花上——一個月的努力,就看接下來十分鐘。突然聽見身後傳來笑聲,是其他隊伍的選手,他們談笑風生,好像一點都不緊張,我攥緊拳頭,把講稿在心裡過了一遍又一遍。
上臺後,剛介紹完調查資料,我的麥克風突然沒聲了!我慌得手心冒汗,趕緊朝老師比劃,直到中後段,工作人員才遞來新麥克風。我深吸一口氣,繼續完成我的演講。
下臺後,老師沒說話,我心裡七上八下。公佈結果時,先排除優異獎,我們進了前三;季軍不是我們,我攥緊了衣角;亞軍也不是我們——「冠軍,XX 隊!」裁判的話剛落,我和同學跳起來,手裡的八百元獎金沉甸甸的。
原來「特搜」不只是找資料,更是用眼睛看、用腦子想。這場比賽讓我知道,做個細心的「小偵探」,就能在平凡的現象裡發現大問題,還能把「搜」來的收穫,變成屬於自己的冠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