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觀者言)遇上錯的人不必將就  承鈺

事件發酵後,網絡上出現了一些爭議聲音:有人提及李施嬅出身富裕家庭,受照顧周全,難免有些「嬌氣」;也有KOL為車崇健辯解,稱讚他「老實、以事業為重」。但這些言論顯然站不住腳──李施嬅的訴求從來不是「公主式」的嬌慣,而是伴侶最基本的關心、尊重與坦誠。車崇健的行為,絕非「心智不成熟」「大細路」就能輕飄飄帶過,幾十歲的年紀,卻連記住伴侶的病情、尊重對方的私人空間、體諒伴侶的身體不適這些基礎事都做不到,本質是不為伴侶着想的自私與不成熟。所謂「以事業為重」,更不能成為忽視伴侶、突破邊界的藉口,真正的努力工作,從來不該以犧牲情感責任為代價。

面對這樁分手,網民的看法也呈現出多元態勢。多數人明確支持李施嬅的決定,呼籲她「別再委屈自己,及時止損是明智之舉」;也有部分網友擔憂,四十四歲的李施嬅分手後難以再嫁人。但更多理性聲音反駁了這種擔憂:女性的價值從來不是由婚姻定義的,婚姻是選擇而非義務,與其嫁給一個無法照顧自己、還讓自己陷入鬱悶與孤獨的人,不如獨自精彩。李施嬅在節目中也坦言,雖然仍放不下對方,且認可車崇健工作努力,但兩人「想要的與能給的始終對不上」,她害怕復合後會再次受傷──這份清醒,正是對「將就婚姻」的最好反駁。

從戀愛八年到訂婚三年,李施嬅曾為這段感情付出漫長時光,或許也一度憧憬過婚姻的模樣。但當她發現對方無法給予自己所需的尊重與關懷時,沒有因「年紀不小」「付出太多」而妥協,反而勇敢轉身,這份抉擇值得肯定。這起事件也給所有女性提了個醒:出身優渥不是「嬌氣」的代名詞,對情感的期待與對尊重的渴求,不分家境高低;婚姻從來不是人生的必答題,遇到錯的人時,果斷放手遠比將就忍耐更有意義。畢竟,好的感情是彼此滋養,而非獨自承受孤獨與傷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