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現首宗本地基孔肯雅熱病例 當局於患者居處一帶調查與滅蚊 82歲女患者經治療情況穩定

 【香港中通社十月二十六日電】(記者 張明臻)香港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二十六日召開記者會公佈,錄得一宗新增感染基孔肯雅熱本地個案,是香港首宗。個案涉及一名住在黃大仙的八十二歲女子,在接受治療後目前情況穩定。

 該名患者十八日出現左腳腳踝腫痛,二十二日出現發燒及手腳關節疼痛,同日向私家醫生求診,翌日醫院急症室求醫;獲安排入院在無蚊環境下接受治療,目前情況穩定。

 她的血液樣本對基孔肯雅病毒呈陽性反應。初步調查顯示,病人在八月底曾到過廣東省,但在潛伏期,即病發前二至十二日不曾外遊,屬本地感染個案。她有四名家居接觸者,暫時沒有出現病徵,正接受醫學監察。

 截至二十五日下午五時,香港今年累計錄得四十六宗基孔肯雅熱確診個案,全部屬輸入個案,四十六人都並非住在上述本地個案的患者附近。鑑於八十二歲患者活動範圍局限,因此,中心不排除有未確診的患者在區內,將病毒傳播給村內的蚊蟲,導致她受感染。

 食環署表示,香港今年整體蚊患指數較往年低,九月蚊患指數為百分之二點五,較六月高峰百分之九點五明顯下降,十月已有指數亦同樣處於低水平。在這個本地個案的調查區域,最新十月分區指數為百分之一點七,九月指數為百分之零點九,顯示白紋伊蚊分佈並不廣泛。

 學者:會否社區爆發,關鍵在未來兩至四周

 【又訊】香港出現首宗基孔肯雅熱本地感染個案,患者是一名八十二歲婆婆,住在鑽石山鳳德邨雪鳳樓。衛生防護中心相信,患者感染源頭在屋苑內。有學者說,會否社區爆發,關鍵在未來兩至四星期。

 港大臨床醫學學院微生物學系臨床教授陳福和分析,自今年七月起,鄰近的廣東省持續出現基孔肯雅熱個案,不少香港市民較多往返大灣區,或有病毒帶入社區風險;若有關屋苑或附近公園一帶有積水令蚊子滋生,可成為主要傳播途徑。

 至於會否有機會出現社區爆發,陳福和認為,關鍵在於未來兩至四星期會否再有本地個案,以及個案分佈範圍,但相信在政府加強滅蚊等因素下,能夠成功控制機會高。他指出,相對寨卡病毒、日本腦炎等,感染基孔肯雅熱後的徵狀較明顯,大部份人會發燒、關節痛、全身痠軟疼痛等;只要市民一有病徵便求診,可有效防疫。

 他特別提醒長者、有長期病患或免疫系統有嚴重問題人士要小心預防。他提到,日前一名感染基孔肯雅熱、有長期病患的長者離世,情況屬少有,由基孔肯雅熱引致死亡機率大約或少於千分之一。

 他又說,當天氣稍涼,市民或會有行山活動等,提醒要帶備蚊怕水,穿著長袖衫,以防因蚊叮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