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通社十月二十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徐嘉儀)十月二十日,國際調解院開業儀式在香港舉行。三十餘個國際調解院公約締約國和簽署國以及香港特區各界近二百名代表出席儀式。中國外交部副部長華春瑩出席。
華春瑩致辭時表示,短短五個月內,國際調解院實現了公約簽署、生效和開業運營,速度之快在國際組織建設史上十分罕見,充份表明國際調解院順應時代潮流,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支持。國際調解院理念與全球治理倡議高度契合,奉行和解合作和諧,堅持公平公正公道,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倡導以人為本,注重務實導向,將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注入法治正能量,也將助力香港打造「調解之都」。歡迎更多國家積極加入,充份利用國際調解院為和平解決國際爭端作出新貢獻。
國際調解院總部大樓位於香港灣仔,由二級歷史建築舊灣仔警署改建而成,是一座四層高的U型建築,建築總面積超過五千平方米。據悉,大樓裝修工程歷時十四個月完成,保留了原有主要建築特色,包括木窗、木門、帶旗桿的矩形山牆等,與現代設計和諧融合,整體感覺和平而莊嚴。室內設計應用現代建築風格及物料,重新詮釋中國瓷器剛柔並濟的概念。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致辭時談到這個轉變,認為體現了調解的精髓──平衡和諧地融合各種元素,創造一個理想的和平解決爭議的環境。他感謝國家支持和各簽署國對香港的信心。在全球風雲變化的當下,國際調解為解決爭議、維護聯繫和鼓勵合作發揮不可取代的作用,香港全力支持以調解解決爭端。
尼加拉瓜、委內瑞拉、剛果(布)、基里巴斯、巴基斯坦、肯尼亞、多米尼克等締約國代表致辭,高度評價國際調解院的重要意義,期待以此為平台,推動和平解決國際爭端,為構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貢獻力量。
當天,鄭若驊獲國際調解院理事會任命擔任首任秘書長,並主持開業儀式。根據公約規定,秘書長是國際調解院的法定代表和首席官員。鄭若驊是香港資深大律師和國際仲裁專家,二0一八年至二0二二年擔任香港特區政府律政司司長。
國際調解院是全球首個專門以調解方式解決國際爭議的政府間機構,也是首個設在香港的政府間國際組織總部。今年五月三十日,國際調解院公約簽署儀式在香港舉行,公約在八月二十九日生效,目前共有三十七個簽署國,其中八國已批准公約。
國際調解院將與現有國際訴訟或仲裁機構相互補充,為各方和平解決國際爭端提供新平台,可處理三類爭議:國家間、國家與他國投資者間,以及國際商事爭議,亦基於自願原則,接受非成員國家和國際組織申請調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