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看兩個月前進行的一年一度香港小姐競選決賽,我相信眾獲獎者都是實至名歸,是由評判以公平公正的評分制度選定出來的賽果。當然,網上聲音兩極,有些網民認為大熱奪冠不無道理;有些酸溜溜的網民認為這場比賽或多或少都有點「造馬」成份,某某落選的佳麗更值得獲獎等等。筆者也問過丈夫:「你覺得本屆獲獎佳麗漂亮嗎?」丈夫笑說:「好像一般。」不知道丈夫是否擔心在我面前稱讚其他美女會令我發火而不敢說真話。
但當網上有一面聲音懷疑賽果「造馬」之時,筆者也會思考,為什甚麼這麼多的網民會認為一場歷時超過一個月的選美比賽,只會靠在決賽當晚的兩個多小時內的表現去評選高下?大家不能不知道,其實評判們肯定不是第一次會見眾多佳麗,在賽前種種的特訓中,我相信評判們至少會見過佳麗們一次吧。而作為專業的評判,事前也要對十多名佳麗的背景,及自報名以來的種種小測試的結果也有一定的客觀評分吧。專業的評判可不能跟普通家庭觀眾一樣,只用眼睛判斷美貌,其他忽略不計。決賽當晚表現固然重要,就如學生一樣,總不可能以最後學期的考試成績撰寫成績表,而完全忽略或不計整個學年的各項評分吧;我只能說競選當晚如大考,佔比肯定是最重的,但請不要忘記一群勇敢又漂亮的女孩子是經歷了重重考驗才獲得資格站上這個最終舞台。
筆者有感而發,是因為我覺得網民的確不夠客觀和公平,從參賽報名至決賽這一個多月以來,可能根本沒有留意過任何選美的新聞或消息,只憑看了兩個小時的決賽,及以自己的業餘眼光去評論別人和賽果。換轉角度,如果大家的上司在年終考核時,都只看十二月的業績,而忽略員工整年的付出,大家又會甘心嗎?時下實在太多人都不顧別人感受,卻又不想像,如果差不多的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時候,就不難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