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評口)《功夫夢》的懷舊與新生  泳藍

 由成龍飾演的韓師父再次出現在紐約街頭,他亮出一句「跌倒了不算輸,放棄才是」的對白,熟悉《功夫夢》系列的觀眾又怎能不會心微笑?畢竟《功夫夢:傳奇少年》的推出與它的關聯始祖《龍威小子》相距已經超過四十年,慶幸它沒有刻意要顛覆經典,而是穩重地維持著大量溫暖的懷舊基調及交出亮眼的少年風采,使得這一份系列續作的試卷成績雖然未致標青,但至少能夠保持在合格線的水平。

 影片對前作的傳承可謂細緻入微,從1984年《龍威小子》開創的「少年遇欺凌、名師助提升、擂台尋自我」經典套路,到把功夫哲學思想融入日常訓練的獨特表達,都延續了系列的精神內核。只不過這次的訓練場景換上了貼地的場所,譬如在披薩店的操作台練馬步、以地鐵入閘鐵桿練招式,也把當年擦地板的樸實訓練法變成了更貼近紐約都市生活的巧思。更難得的是在片首以簡潔的水墨動畫交代了韓師父與宮城師父的淵源,讓成龍擅長的功夫線與《龍威小子》的空手道傳承真正連接起來,這種填補劇情空白的細節,對資深影迷來說無疑是珍貴的驚喜。

 然而,在荷里活頻繁地消費經典的今天,單靠情懷顯然不夠。影片前五十分鐘過多鋪陳愛情線,讓功夫訓練遲遲不登場,確實顯得拖沓冗餘。不過它並未淪為簡單的情懷複製,而是在經典框架裡注入了新東西:韓師父與拉爾夫‧馬基奧飾演的丹尼爾聯手指導,讓中國功夫與空手道實現「同根生」大融合,這種對武術包容性的詮釋,比單純的招式展示更有深度。相信對於北美觀眾而言,這是童年回憶的復甦,對於內地觀眾來說,則是東西方武術文化碰撞的新視角。

 男主角王班的演出可謂全片最大亮點,完美地撐起了「傳奇少年」的電影主題。他飾演的李峰帶著北京少年的活潑外向,初到紐約時對異域生活的好奇、面對欺凌時的不服輸,都演得真實自然。在面對大哥遇難的心理陰影、聽從師父教誨時,又能展現出中國人特有的內斂沉靜,這種性格層次的轉換相當自然。更難得的是他的武術根底亦見扎實,巷戰中動作輕盈如飛,擂台決賽裡招式乾淨利落,尤其是招牌「飛龍腿」亮相時,既有年輕人的靈動,又不失功夫的底蘊,難怪有觀眾說從他身上看到了成龍年輕時的影子呢!

 成龍雖然收起了他的拳腳,但他的表演則是另一重溫暖的傳承。這次他不再是當年那個大開殺戒的髙手,更多時候卻用「話療」傳授人生哲理,雖然動作戲大幅減少,但他往那裡一站,就是功夫精神的標桿,這種從「武師」到「哲師」的轉變,恰是時光沉澱的見證。而他與馬基奧的同框對手戲,更像兩代功夫標誌人物的溫情接力,讓懷舊有了更實在的情感支撐。那怕電影的不足之處甚是明顯:前期劇情鬆散、對李峰心理陰影的處理過於潦草、結局決賽的張力也遜於巷戰戲份。只是《功夫夢:傳奇少年》作為系列續作,它守住了最珍貴的東西,無論時代怎麼變,功夫的堅韌、師徒間的情誼、少年的成長永遠都是能夠打動人心,影片也證明了懷舊從不是簡單的復刻,而是用新生力量延續經典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