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關稅威脅令貿易戰火重燃 掀全球市場波動

 【香港中通社10月14日電】(記者關秀英)美國總統特朗普10日通過社交媒體宣稱擬對中國商品「大幅提高關稅」,引發全球市場劇烈波動。儘管其後續語氣緩和,但這場「關稅威脅-市場震蕩-政策回調」的連鎖反應,仍暴露出中美經貿關係的敏感性及美方單邊主義行徑對全球金融市場的衝擊。

 ​​全球市場分化:亞洲承壓歐美反彈​​

 13日全球股市呈現分化走勢。亞洲市場率先反應,投資者對特朗普「關稅威脅」的恐慌導致多數股指下跌:香港恒生指數下挫約1.5%,韓國KOSPI指數,台灣加權指數均跌約1%,上證指數微跌0.3%;日本股市因假期休市。相比之下,歐美市場因特朗普團隊後續釋放緩和信號而反彈:標普500指數上漲1.6%,創5月以來最大單日漲幅,​​收復​​前一交易日部份失地;納斯達克指數更勁揚2.2%,受科技股拉動明顯;歐洲斯托克600指數小幅上漲。

 市場波動的核心矛盾在於特朗普的「關稅威脅」與「緩和表態」的​​反覆​​。特朗普10日稱考慮對中國商品加徵100%關稅,聲稱「作為對中方加強稀土資源出口管制的回應」;但13日其語氣明顯軟化,稱「不想傷害中國」「一切會好起來」。美國財長貝森特在福克斯新聞採訪中強調「局勢已大幅緩和」,淡化新關稅落地可能性。

 ​​事件本質:美方單邊挑釁與中方必要反制​​

 此次風波是中美經貿​​關係​​近期博弈的縮影。自4月中美互徵高關稅後,雙方5月同意暫緩關稅,市場一度視為「緩和信號」。但美方近期以「中方加強稀土管制」為由再提關稅,本質是將經貿問題政治化,試圖通過施壓迫使中方讓步。

 中方依法對稀土出口實施管理,是基於資源可持續利用與國家安全考量的正當舉措。中國作為全球稀土主要供應國,始終遵循世貿組織規則,有序調控出口規模與結構。美方無視中方合理權益,以「​​限制​​」出口為由升級關稅威脅,實則是將自身產業競爭力不足歸咎於他國的單邊主義行徑。

 德意志銀行分析師亨利.艾倫指出,特朗普的「軟化」可視為市場對政策的「持續性制約」──決策層「有強烈動機避免股市拋售」,歷史上多次出現「市場壓力倒逼政策回調」。野村綜合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木內登英則警示,若貿易戰重啟,「對全球經濟影響將很嚴重」。

 高盛報告傾向於「談判籌碼」解讀,認為特朗普的威脅是為11月中美雙邊會談爭取主動權,最終或延長當前關稅暫停期。

 ​​中國經濟韌性:多元佈局對衝外部壓力​​

 儘管美方持續施壓,中國經濟展現強大韌性。中國海關總署13日數據顯示,9月中國出口同比增長8.3%,其中對歐盟、東南亞、非洲出口強勁增長,抵消了對美出口27%的降幅。這一數據反映中國經濟「雙循環」戰略下,外貿結構正從單一依賴歐美轉向多元佈局,有效抵禦外部衝擊。

 ​​美國內耗加劇:停擺與政策矛盾暴露短板​​

 美國政府停擺進入第三周,其對經濟的拖累開始顯現。貝森特坦言「停擺正影響實體經濟」。

 與此同時,當前市場共識偏向「短期震蕩,長期取決於政策落地」。分析認為,若特朗普政府最終推遲或取銷高關稅,全球股市或迎喘息;但若美方執意重啟貿易戰,風險資產將面臨更大拋售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