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航商總會周年慶典探討業界機遇 李家超:會建「鐵海陸江」聯運體系

 【香港中通社十月八日電】(記者張明臻)以港為名、憑港而興。香港從航運起家,航運物流業一直是經濟重要支柱之一,也是連繫世界的重要紐帶。香港航商總會八日舉辦一周年慶典,凝聚各界探討本地航運業在復雜多變外圍環境下的機遇。

 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以視像致辭指出,香港已連續六年穩居全球第四大國際航運中心的地位,充份反映港口條件、專業海運服務、整體營商環境等的綜合實力雄厚。香港航運業展現無比韌力,在風浪中穩步前行。

 香港航商總會主席趙式慶總結過去一年的成就並部署未來重點工作,包括將舉辦大連航商大會,啟動東北亞清潔能源供應鏈合作;持續推進香港內地航運脫碳工作;開發落實兩地法律服務領域新合作模式;以及打造航運基金及交易平台等。

 會上,總會啟動海商法人才培養計劃,並與國際航運組織BIMCO簽署合作備忘錄。

 香港航運業的獨特之處,在於海納百川,匯聚國際人才、技術、資金;並持續吐故納新,持續鞏固和提升競爭力。

 討論環節,中國船級社香港分社總經理范強指出,中國造船業已佔全球百分之七十,但話語權仍然不夠。香港非常獨特的地方在於跟國際接軌,信息流通非常快,儘管服務業是軟性的,但距離「硬性」非常近。紐約、倫敦無論在航運人才或配套上,永遠都比不上香港,希望香港能更好發揮平台作用。

 華光海運董事總經理周建峰認為,香港在支持國家傳播科技和綠色能源上大有可為,香港和內地很好結合了硬實力和軟實力;如未來綠色能源發展所需的大量投資,航運公司資本對於國家需求來說遠遠不夠,但民間資本都在尋找合適的項目,這當中巨大的空間就是香港能發揮作用的地方。

 【香港中通社十月八日電】(記者張明臻)香港航商總會一周年慶典八日舉行,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以視像形式致辭指出,香港已連續六年穩居全球第四大國際航運中心地位,充份反映在港口條件、專業海運服務、整體營商環境等的綜合實力雄厚。

 李家超表示,面對變局,政府和業界並肩同行。政府積極推動航運業發展,已先後公佈《海運及港口發展策略行動綱領》和《綠色船用燃料加注行動綱領》,為行業發展勾劃清晰藍圖。

 他提到,今年七月成立香港海運港口發展局,匯聚業界智慧,與政府攜手推動航運港口業多元和持續發展。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多項措施,以進一步鞏固香港國際航運中心地位。

 此外,政府會建立通達內陸的「鐵海陸江」立體聯運體系,積極拓展貨源;建立國際「夥伴港口」網絡,深化國際航運網絡交往。同時,會全力推動港口綠色化和數字化;並通過修例,增加船舶註冊的靈活性,加強電子化;亦將為大宗商品貿易商落戶香港提供半稅優惠,帶動更多的需求。

 李家超說,近年地緣政治局勢持續緊張,貿易格局和全球供應鏈正在重塑,全球航運業正面臨風高浪急的挑戰。然而,香港航運業展現無比韌力,在風浪中穩步前行。他相信,航運業面對的機遇大於挑戰,對香港的航運實力和廣闊前景,有堅定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