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心裡碎碎念著:「為何小寶貝今天的書包這麼重?」還未夠八點的早上,我已拖著仍未睡醒的小寶貝走進升降機,除了揹著小寶貝的沉重書包外,另外一隻手還要拿著自己同樣沉甸甸的手袋,還要騰出兩隻手指拿著今天午餐的便當,整體看上去就是一個狼狽而又急著上班的在職媽媽。
幾乎滿人的繁忙電梯停在某一層,一名少年進來,筆者看他的衣著打扮,便能察覺他肯定是一名大學生,鬆弛感的闊腿牛仔褲,簡單的白色上衣,頸上掛著A字品牌的耳機,手上拿著薄薄的教材資料。這令筆者看得出神,大學四年,應該就是最青春、最能綻放以及最自由的時光吧。十八歲後,獲得的自由肯定比中學生多,不用穿校服上學、心情不好可隨時翹課(當然不建議)、自由參與校內學生會等社團……
大學生涯,是成年人的教育,也是學生通往就業前的最後四年。可以選擇燦爛地綻放,也可以為將來的職業生涯鋪路。筆者當年的大學生活裡,身邊也有不少同學醉心學生社團工作,跟從學生會組織活動,從體育到舞蹈表演,從時事談論到青年議政,活得像個大學模範生。但另外也有不少同學像筆者一樣,邊上大學邊兼職,為自己賺取多點零花錢,也為將來投身社會前,先儲備一點社會工作經驗。
可惜,沒甚麼門路的筆者,大學四年期間,就只是當了足足四年的兼職補習老師,當年聘請我的補習社是專門面向澳門某英文小學的學生,所以對補習老師的英語要求也不低。第一天見工後便通知我立即上班,當我面對著十多個「天真可愛」的小學生時,已深知當媽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勸靜不聽、教而不懂、鬧而不怕的孩子們,除了令我獲得沙啞的聲線外,更收穫了寶貴的育兒經驗。在當年一般的市場環境下,筆者只有每小時三十八塊的工資,一週上班五至六天,一個月也只有不足兩千塊的薪金,對比大學的每年學費三萬大元,這筆金錢真的顯得很少。
我最記得大學時代,身邊有部份同學兼職保險從業員,經常翹課,或者穿著正式的行政套裝上課,變得好像工作才是正職,上課才是兼職。但他們提前部署的「策略」,未嘗不是一套有遠見的思維,在最青春無敵的時刻投身保險行業,累積經驗及提前做好職前部署,四年後畢業之時,當同學們還在努力找工作時,他們或許已經提早取得社會大學的入場券,或許已經成為一位資深的保險從業員;而且,估計未來三十年,保險行業依然是重點產業之一,提早加入保險界絕對是先見之明。
思緒拉回現在,將寶貝送到學校後,筆者也要立即趕往公司,展開一天的宮鬥職場生活。今天同坐一台電梯的那位蠻有鬆弛感的少年大學生,不知道他會否覺悟到不久的將來,目前這份自由的鬆弛感將會被職場上的權力角鬥吞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