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評口)變奏的元素  泳藍

 網飛最新上架的實境秀《接吻生死戰》,甫推出即掀起熱議,標榜「全程無劇本」當然並無新意,可是安排AV女優(成人電影的女演員)參與,卻令這個節目頓時加添了看頭,在已經被眾多戀愛綜藝實境秀麻木了情感的觀眾,遇上了突如期來的性別禁忌和視覺衝擊,難免也會多看一會吧?然而這種極端化的變奏,究竟是對實況節目類型的突破,還是僅靠話題邊緣博取流量的短暫煙火?

 戀綜節目已成亞洲娛樂市場的常態,從日本的《戀愛巴士》到韓國《單身即地獄》,觀眾早已熟悉「曖昧—配對—撕裂」的標準劇本節奏,即便宣稱「真實」,多數節目仍難逃剪輯操弄與劇本暗示,《單身即地獄4》鄭裕新在酒後獨自盪鞦韆的一幕便是經典例子。《接吻生死戰》以「無劇本」為賣點,看似回歸真實,但其選角策略,引入AV女優無疑是一記大膽的行銷妙棋,而諧星演員劇團一人、野田水晶、配音員宮野真守(《死亡筆記》主角夜神月)等,他們的原有設定和個人形象,已經暴露出製作人某種精心策劃下的「真實表演」。

 在保守與開放交織的東亞社會,性產業從業者仍背負沉重污名,讓AV女優走入大眾綜戀節目,表面上是打破偏見、展現多元情感可能,但實際是否反而將她們進一步物化為「話題燃料」?當AV女優的過往職業成為節目中反覆被提及的「爆點」,她們的情感選擇與人格特質,是否仍能被平等看待?這不僅是節目的倫理考驗,更是觀眾的價值選擇。而從話題製造的角度看,《接吻生死戰》無疑是成功的,從選角、接吻環節的設計、到無劇本的宣稱,皆精準命中社交媒體的傳播邏輯,縱使大多數的網上討論仍只是停留在獵奇與道德審判,而非對情感本質或產業結構的深度反思。相比之下,傳統綜戀實境節目雖套路化,但至少建立了相對穩定的情感敘事框架,讓觀眾能投入共情。

 《接吻生死戰》出現的變奏是否已經成功製造了話題?答案是肯定的,但代價高昂。它以性別與道德的邊界挑戰換取流量,短期內確實能引爆討論,卻也加深了對女性身體的凝視與標籤化。尤其當節目未能提供足夠的語境去解構偏見,僅將AV女優置於「被審視」的位置,其「突破性」便顯得虛浮。真正能刷新綜戀實境節目的,不是更大膽的標籤或更極端的設定,而是能否誠實面對情感的複雜性、尊重每位參與者的主體性。觀眾需要的不是更多「生死戰」式的對抗隱喻,而是「如何愛」的溫柔提問,《接吻生死戰》或許能短暫佔據話題高峰,但能否留下值得回味的價值,仍有待時間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