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再派兵入民主黨城市 「國內反恐」還是政治操弄

 【香港中通社九月廿八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 黎金良)當地時間九月廿七日,美國總統特朗普以「打擊國內恐怖主義」為由,宣佈向俄勒岡州波特蘭市派遣聯邦軍隊。此舉不僅引發地方官員強烈反對,更在美國國內掀起關於總統權力邊界、聯邦與州權關係,以及「恐怖主義」定義政治化的激烈爭議。

 特朗普於九月廿二日簽署行政命令,正式將「反法西斯運動」(Antifa)列為「國內恐怖組織」,白宮文件更將其定性為「煽動暴力推翻政府的激進左翼恐怖組織」。然而,學界與法律界普遍指出,Antifa並非統一組織,而是一種鬆散、去中心化的政治理念與行動網絡,其成員多為反對極右翼、種族主義與警察暴力的活動者。

 分析認為,將這樣一個缺乏明確領導結構與章程的運動整體標籤為「恐怖組織」,不僅在法律上站不住腳,更可能為政府濫用反恐權力開闢先例。美國公民自由聯盟(ACLU)等組織已警告,此舉恐導致對合法抗議活動的打壓,並進一步撕裂本已極化的社會。

 特朗普此次向波特蘭派兵,是在俄勒岡州州長科特克與波特蘭市長基思.威爾遜明確反對下進行的。兩人皆強調當地治安「一切正常」,無需聯邦干預。這並非孤立事件──早在六月,特朗普就在加州州長紐森未請求支援的情況下,向洛杉磯部署二千名國民警衛隊;八月又以「恢復秩序」為由,向華盛頓特區增兵逾二千人。

 根據美國《叛亂法》及長期憲政慣例,總統動用聯邦軍隊介入地方治安,通常需以州長請求或州政府「無法維持秩序」為前提。然而,特朗普政府屢次繞過此程序,被法律學者視為對聯邦制原則的嚴重侵蝕。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總檢察長已就此提起訴訟,質疑其合憲性。

 二0二五年雖非總統大選年,但二0二六年中期選舉臨近,且二0二八年大選佈局已悄然展開。特朗普近期頻繁將民主黨主政城市──如芝加哥、洛杉磯、紐約、巴爾的摩、奧克蘭等,稱之為「問題城市」,背後政治意味濃厚。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派兵決定緊接在保守派活動人士柯克遇害事件之後。儘管案件細節尚未完全公開,特朗普已藉此事件加大對「激進左翼」的抨擊,稱其為美國政治暴力的根源。分析人士指出,此舉反映出一種將突發事件與政治對立掛鉤、進而推動強硬執法措施的策略。

 面對聯邦政府的強硬姿態,民主黨主政的城市正形成某種程度的「抵抗聯盟」,不僅公開譴責派兵決定,部份城市更透過法律途徑挑戰其合法性,甚至限制聯邦執法人員在轄區內的行動權限,突顯地方自治與聯邦權力之間的緊張關係。

 分析認為,這種對立不僅是政策分歧,更是意識形態與治理哲學的衝突。在極化政治加劇的背景下,這場衝突恐將持續升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