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萬象)中外人士共話中國創意產業全球影響力 宋瑞

 暑假,天津外國語大學哈薩克斯坦籍學生黃琳娜回到家鄉,在當地商場購買了一款時興的中國潮玩Labubu盲盒。拆開後,尖牙大眼的玩偶讓她愛不釋手。

 「Labubu很受哈薩克斯坦年輕人的歡迎。盲盒體驗充滿了驚喜和期待感,符合當下年輕人的心理需求,成為全球一種新的潮流文化。」黃琳娜說。

 當前,以潮玩為代表的中國創意產業正通過創新的設計理念與商業模式驅動,在全球掀起熱潮。

 新加坡《聯合早報》分析,Labubu的成功得益於企業在審美設計、本地化戰略、社群運營和跨界營銷等方面的持續深耕。

 「Labubu把可愛文化、收藏屬性、社交分享結合起來,展現了中國創意產品的獨特性,打破了語言與文化壁壘,會吸引很多國際消費者。」天津大學巴基斯坦籍留學生阿卜杜勒·拉赫曼說。

 數據顯示,Labubu所屬的THE MONSTERS系列2024年營收達30.4億元,帶動泡泡瑪特公司海外收入增長475%。

 中國潮玩在海外的影響力持續上升。據海關統計,2024年,中國出口包含泡泡瑪特、尋找獨角獸、酷龍等品牌潮玩在內的玩偶、動物玩具476.3億元,比上年同期平穩增長4.9%。

 多位受訪外籍人士認為,這不僅表明中國的設計語言越來越獲得全球認可,更離不開中國強大的製造業和完善的產業鏈支撐。

 中國是當今世界上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220多種工業產品產量居世界之首,同時擁有全球範圍內相對完善的影視、遊戲、出版與電商產業鏈。近年來,中國通過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產品競爭力實現質的躍升。

 「中國的創意產品不斷推陳出新,性價比很高,激發了全球消費者的興趣。」中國外文局中東歐與中南亞傳播中心印度籍專家德偉認為,中國構建高效供應鏈體系,能夠支撐產業順暢運轉,助力創意產品規模化出口海外,滿足全球市場需求。

 在數字浪潮助推下,中國的創意文化產品以更年輕化、數字化、互動性的方式迅速吸引全球受眾。「TikTok、小紅書等社交平台,以及Temu等電商平台全球火熱,驅動中國創意成果以全新形象走向世界。」清華大學吉爾吉斯斯坦籍留學生安逸說。

 中國的創意產品往往巧妙融合了中華文化的優秀基因與現代審美,為全球受眾帶來了耳目一新的體驗。從躋身全球影史票房前五的《哪吒之魔童鬧海》到3A遊戲《黑神話:悟空》,中國文化創意產品頻頻在海外「出圈」,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全球影響力。

 俄羅斯聖彼得堡歐洲大學歐亞研究中心主任伊戈爾·霍達切克看過兩部《流浪地球》電影,也讀過科幻小說《三體》。他認為,這些中國作品傳遞了公平、信念、責任、家庭、友誼、勇氣等價值觀,是能夠引起俄羅斯乃至全球觀眾強烈共鳴的關鍵。

 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文化及相關產業營業收入規模超19萬億元,再創歷史新高。內容創作生產、創意設計服務行業的營業收入比上年分別增長8.4%和7.2%。

 天津外國語大學歐洲語言文化學院教師王若瞳說,中國的創意文化產品已經超越了消費屬性,尤其在近年來出海的中國影視、遊戲、動漫等作品中,越來越多的創作者開始從傳統文化中提煉出具有全球感知度的精神內核,通過具象化的角色、敘事與情境引發全人類共鳴。

 「文明對話的核心價值在於以和諧為紐帶拉近人心。」前巴基斯坦總理特別助理扎法爾·烏丁·馬赫默德認為,中國和合與共的價值觀被世界廣泛認同,正是其文化創意產業在海內外贏得人心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