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鄭州九月二十一日電】(中新社記者 闞力)九月二十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三屆職業技能大賽(簡稱第三屆全國技能大賽)首個比賽日,在結構與建築競技場地,一邊是此起彼伏的切割聲、敲擊聲,一邊是啪啪的鍵盤敲擊聲。
砌築、混凝土建築、瓷磚貼面、抹灰與隔牆系統、數字建造……競技場展現了中國建造業的多面向。
第四十七屆世界技能大賽砌築項目冠軍、浙江建設技師學院教師鮑芳濤隨團觀摩比賽之餘,還在現場砌築一堵牆,牆體中嵌築「工匠」二字,意欲讓更多人了解砌築不是簡單的「搬磚」,而是有著嚴謹工序的傳統技藝。
守住匠心是鮑芳濤站上世界舞台的秘訣,二千多個日夜他錘煉出零毫米誤差的砌築手藝。
陳子烽是第四十五屆世界技能大賽砌築項目冠軍,曾擔任過鮑芳濤的教練。初中輟學打工,重返校園後在工程測量、砌築等建造領域深耕。
「砌築項目是年輕人的競技場。」廣州市城市建設職業學校教師陳子烽告訴中新社記者,職業技能競賽的意義不只提升各領域技能水平,還在層層選拔中鍛煉年輕選手的心智和應變能力。隨著這項賽事影響力不斷擴大、「草根」逆襲故事時有發生,越來越多新生代的價值取向得以正向引導,「讓更多年輕人明白,三百六十行干一行愛一行」。
記者走訪大賽得到的最多反饋是:傳統技工不再被視為「低人一等」。在抹灰與隔牆系統項目比賽現場,廿六位選手在各自的操作台上架龍骨、釘石膏板、填隔音棉,動作嫻熟。
鄭州商業技師學院教師崔方方告訴記者,選手要在三天賽程中,用十八個小時完成隔牆系統建造、隔音、石膏板表面處理、內外部抹灰和裝飾抹灰及裝飾等,還要識讀技術圖紙,把握施工進度,難度相當大。
在她看來,這些精益求精的青年技能人才是中國建造的「未來之星」,也能夠吸引廣大青年投身建造領域。
與嘈雜的施工現場不同,數字建造項目略顯神秘,來自全國各地的三十位青年選手,或在封閉區域進行數據採集和模型處理,或坐在格子間裡處理信息和數據。
來自江西建設職業技術學院的滕路春,在大學期間了解到數字建造後,便紮根其中,複雜圖紙、技術軟件成為她的日常。能夠在同行中脫穎而出,正是基於她把數字建造作為未來的就業方向,積極適應建造行業數字化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