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餘幅影像「解構」應縣木塔 「重現」遼代《契丹藏》刻本

 【中新社太原九月廿一日電】(記者楊靜胡健)「應縣木塔──千年木構的奇跡與回響」展覽廿一日在山西博物院開展,展覽依托近年來專業調查獲取的一百三十餘幅高清影像,呈現應縣木塔的建築遺存、宗教藝術及裝藏文物。其中,遼代《契丹藏》刻本等珍寶通過影像「重現」。

 應縣木塔位於山西省朔州市應縣佛宮寺內,始建於遼清寧二年(一零五六年),是世界上現存最高大、最古老的純木結構樓閣式建築。其「明五暗四」的九層結構,體現古代匠人的力學智慧與高超的建築技藝。

 展覽分為三大單元,「建築奇跡」單元通過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中國建築史》中收錄的山西應縣佛宮寺釋迦塔斷面圖和立面圖,與台灣傳統建築研究專家李乾朗《穿牆透壁》中的佛宮寺釋迦塔解構式剖視圖,解析木塔結構。

 「塔中佛國」單元逐層展示塔內佛像與壁畫,從一層的釋迦牟尼坐像至頂層的密教曼荼羅壇場,展現遼代佛教藝術成就。

 「裝藏文物」單元重點呈現一九六六年至一九七七年間於應縣木塔佛像內發現的七寶舍利、遼代《契丹藏》刻本及遼代繪畫作品等珍貴文物。其中,《契丹藏》刻本填補了遼代印刷史空白。

 因目前遊客已難登臨應縣木塔內部近觀,文物、出版等部門精選千餘幅影像匯編成「木塔可視化全書」《應縣木塔》,於廿一日同步預售。此外,山西博物院文創商店還推出以應縣木塔為靈感的發光冰箱貼、拼搭積木等文創產品,將千年古建融入當代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