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規錄)協助後進生的學習  蒙特

 筆者以為,後進生的轉化與提升,從非單一教師之力可達。班主任作為班級靈魂,需與科任老師緊密協作,方能為後進生鋪就踏實的進步之路。若班主任對後進生狀況視而不見,科任老師的課堂教學便如隔靴搔癢;若科任老師缺乏針對性指導,班主任的鼓勵也難免淪為空談。

 要讓合作落到實處,首要在於建立後進生的跟進方案。班主任可跟該學生較弱項的科任老師交流,逐一梳理後進生在學科的表現。以筆者任教的數學科為例,後進生往往是因為基礎弱、新舊內容無法銜接等,導致無法跟上學習。科任老師將課堂細節反饋給班主任,班主任則彙總學生的課間狀態、學習狀況和情緒波動等,雙方共同分析問題根源,是基礎薄弱?還是學習習慣有改進的地方?亦或是心理負擔過重等。如此,針對性方案便不至於脫離實際。

 然後,筆者認為接下來班主任便可根據實際情況,與科任老師商議為後進生制訂「小步驟計劃」:比如讓數學老師每天課後單獨布置幾道基礎題,最後是當日學習相關的知識點,如果擔心學生作業量太重,亦可以讓學生先完成課上未完成的應用練習和課後作業,這裡可以先讓學生獨立完成或指定部分優生協助,當後進生能堅持一定時間並且作業完成漸有進步時,科任老師可在課堂給予鼓勵,班主任則作配合,在班會上公開表揚其參與度。

 這種分工既發揮了科任老師的學科專長,也利用了班主任的班級管理優勢,讓後進生在多處獲得肯定,逐步建立自信。過程中還需注意動態調整與溝通。後進生的狀態常會反復,科任老師若發現某種方法效果不佳,應及時與班主任溝通,共同商討是否要換取策略;班主任也需定期向科任老師反饋學生在課外的變化,避免信息斷層。若學生實在感到非常吃力或很有壓力,班主任可以跟科任老師溝通,適當減少額外的輔助練習,先減輕壓力,以關懷穩定其狀態,再重新逐步加強學習要求。

 總之,協助後進生跟進學習,離不開班主任與科任老師的同心協力。雙方既需各司其職,又要緊密配合,始終以學生的成長為核心,方能讓每個後進生都有機會邁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