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馬德里會談首日結束 對走向有何啟示?

 【香港中通社9月15日電】(記者葉永成)當地時間14日,中美兩大經濟體在西班牙馬德里展開新一輪經貿會談,經過一天的會談後,雙方第二天將繼續。今年以來,中美幾輪對話避免局勢惡化,帶來邊際改善,此次會談能否延續勢頭,推動關稅回落,提振兩國經濟並穩定全球預期?受訪專家指出,芯片領域是此次會談焦點,但談判破裂風險猶存。若摩擦升級至脫鈎,全球經濟恐陷入危機。馬德里會談結果,將決定中美博弈與全球格局走向。

 過去數月,中美經貿團隊已在日內瓦、倫敦和斯德哥爾摩舉行三輪會談,顯示雙方朝著通過協商解決問題的方向前行。6月5日中美元首通話,從最高層面為關係穩定提供引領,增進彼此理解,鞏固減少分歧的勢頭。馬德里會談延續這一進程,並首次將TikTok納入議程,顯示雙方試圖直面複雜議題。路透社報道,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離開會場時表示:「我們明天早晨會繼續談判」,暗示對話將深入進行。

 中國中央財經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學院副教授劉春生15日向香港中通社分析指,中美前幾輪經貿會談均取得相對較好的成果,至少避免了局勢進一步惡化,並帶來某些邊際改善。當然,大家均期待本次會談能夠促使關稅水平繼續回落,一方面對兩國經濟產生提振作用,並鼓勵資本市場;另一方面,對穩定全球經濟預期至關重要。

 劉春生認為,在當前情況下,中美經貿磨擦已對兩國經濟造成相當嚴重的負面影響。會談或會有以下走向:一是經貿關係將實現全面改善,其中包括芯片禁令以及TikTok的未來前景。從先前舉動來看,可能有所放鬆,但這些放鬆或許集中於較低端芯片領域,且監管過程極其嚴格。

 二是雙方可能需互相讓步或妥協,例如中國在稀土領域採取措施,美國則在芯片領域作出回應,以避免出現最嚴重情況即完全脫鈎,這是因為一方面涉及兩國間的問題,另一方面也將導致各國面臨選邊站的困境,對全球經濟造成極大破壞。

 《紐約時報》指出,關稅措施加劇美國通脹壓力,美聯儲預計本周降息刺激經濟,但可能推高通脹。美國總統特朗普6月19日第三次延遲TikTok禁令,寬限期至9月17日,消息人士預測將第四次延長。分析指,馬德里會談旨在延長貿易戰「休戰期」。8月12日中美宣佈關稅休戰再延90天,至11月到期。

 會談前夕,美國商務部將32個實體列入出口管制清單,其中23個來自中國內地,涉及半導體、生物科技、航空航天等領域。《金融時報》指,這進一步收緊對先進芯片和設備的出口限制,特別影響英偉達和超威半導體的人工智能芯片。

 中國商務部13日宣佈兩項調查:一是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為依據,就美國對華集成電路領域的301調查和出口管制措施發起反歧視調查,認為其涉嫌遏制中國高科技產業;二是對原產於美國的通用接口和柵極驅動芯片(Gate Driver IC Chip)發起反傾銷調查。

 中關村信息消費聯盟理事長項立剛表示:美國一邊禁止對華出口高端芯片,一邊對華傾銷相關模擬芯片,採取差別化策略對中國進行技術打壓。因此,反傾銷調查有助於保護中國產業合法權益,維護供應鏈穩定。江蘇省半導體行業協會報告顯示,美國模擬芯片在中國進口佔比從2022年的47.81%升至2024年的62.14%,對中國產業造成實質損害。

 專家指出,馬德里會談是中美深度對話的關鍵節點,也是全球穩定的重要互動。世界期待雙方延續對話勢頭,堅持平等互利原則,以實際行動解決問題,為兩國及全球經濟注入正能量。無論結果如何,這場會談都將考驗雙方智慧與遠見,影響未來經貿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