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鼓魚與泥猛 圖文/雨雪
最近市面多金鼓魚出售,游水的每両七八元,冰鮮很便宜,但色澤暗淡。牠的魚身似錩魚,魚鱗密實,身上有多金圓圏,因似鼓,所以得此名。
多年前我的大伯常在龍瓜角岩石澗網捕,他說金鼓魚是一家族群而居,如網到,會是一家大小的魚。當季大條厚肉,魚皮膠質棉密厚身。
處理後用陳皮、糖,少許味粉蒸熟,放蔥花或芫茜、醬油,灒熟油,非常美味,魚鰭邊肉有微甘苦,回味無窮。
如今大伯年紀大了,沒去網金鼓魚了,市面售賣貴,只好回憶下。
泥猛,也有金銅色的圓圈,跟金鼓魚有一半相似,可能牠們有親戚關係吧。牠同屬深水岸邊生長大的小魚,香港海旁有不少市民垂釣,用簡單的魚竿便可;應該收穫多,用牠煲粥極鮮味。
香港搭的士行業有俚語:「釣泥猛」,因沿途有單身乘客上車,像釣泥猛似的不停有魚上釣。這句俚語形象生動,成了香港市井名言。
國內的拼車一樣,只是客人遂個上車,車費平,而司機卻可收幾份車費。
但泥猛的肚裡有蟲,要小心洗乾淨才可;曾在街市買過大條的泥猛,驚現裡面有很多蟲,嚇到我把牠丟掉,以後不敢再買。
金鼓魚生長在鹹淡交界岸邊的岩石中,泥猛就是深鹹水岸邊的特產。兩者在港澳極受愛海鮮的市民追捧。椒鹽泥猛、陳皮金鼓、泥猛粥,成了特色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