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時期重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黃漢權:也要重視推進需求側改革
【中新社北京九月十四日電】(記者 劉文文 龐無忌)中國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院長黃漢權十四日在北京舉行的第二十二屆中國改革論壇上表示,「十五五」時期,既要繼續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也要將需求側改革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黃漢權指出,中國持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了重大成效。「十五五」時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有新內涵。
他提到,「十五五」時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全面實施「人工智能+」發展戰略、破除「內卷式」競爭等。
談及「內卷式」競爭,他稱,當前供給體系質量提高了,但是效益還不高,要把破除「內卷式」競爭放在重要位置。
但他也提到,僅僅依靠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帶來的供給體系和效率的提升,而沒有需求側擴張和改善的跟進,就會形成循環不暢甚至淤堵。當前出口面臨不確定性,要做強國內大循環,而做強國內大循環的制約點就在需求側。
在黃漢權看來,「十五五」時期,推進需求側結構性改革分為消費和投資兩個方面。
消費方面,要改革分配製度、社會保障制度,深化財政金融改革,財政應更加註重惠民生、促消費,加快從「建設財政」向「民生財政」轉變。此外,要改革制約消費的制度,讓消費者有更多選擇的權利,釋放消費能力。
投資方面,要構建有利於投資於人的體制機制,構建促進創新的投資體制機制,促進綠色低碳轉型發展和統籌發展與安全的投資體制機制,以及促進與消費良性互動的投資體制機制等。
第二十二屆中國改革論壇由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