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讓布袋戲走得更遠,不僅傳技藝,更傳遞那份能療癒人心的溫度。」台灣布袋戲藝人黃僑偉近日在福州接受中新社採訪時如是說。
黃僑偉與布袋戲的緣分始於童年。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台灣布袋戲大師李天祿走進學校進行布袋戲課程教學,黃僑偉被手指操控木偶這一技藝深深吸引,成為李天祿的第一批學生。
黃僑偉回憶道,自此,他便踏上了布袋戲的學習之路,從十歲拜師學藝,到如今在布袋戲領域深耕四十載,已然從青澀孩童成長為布袋戲界的「大師傅」,用親身經歷詮釋著對布袋戲的熱愛與執著。
布袋戲又稱布袋木偶戲、掌中戲,起源於十七世紀的福建,在閩南和潮汕地區廣為流傳,後傳入台灣。
如今五十歲的黃僑偉,不僅是劇團主演,還身兼服裝設計、導演等數職,從服飾刺綉到燈光控制,他皆能掌握。他告訴記者,布袋戲從業者多需全能,這也讓他對這門藝術的理解更為深刻。
作為兩岸布袋戲交流的推動者,他編寫布袋戲教案,將戲劇教育引入台灣校園,讓孩子們在動手操作木偶的過程中,學習歷史故事、文化傳統,他還到小學和高校授課,讓不同年齡段的學生感受布袋戲魅力。
黃僑偉不僅是傳統布袋戲的傳承者,更用這門藝術,為特殊孩童搭建起一座通往心靈的橋樑。
黃僑偉發現,通過參與布袋戲的學習,一些患有自閉症等輕微心理障礙的孩子得到了改善。「它不需要露臉,孩子們可以更自由地表達自己。」
「在表演過程中,孩子們需要講口白、操作木偶,這使他們走出自己的世界,與他人互動。」黃僑偉說,漸漸地,他們開始建立自信,學會團隊合作。
黃僑偉坦言,自己並非專業戲劇治療師,但看到孩子們在布袋戲陪伴下逐漸開朗,便覺值得——這門藝術,成了特殊孩童的「心靈良藥」。
他往來於兩岸間,同樣走進大陸的學校推廣布袋戲,用經典故事引入劇目吸引孩子們的興趣。
為讓布袋戲適應時代,黃僑偉不斷創新,將燈光元素融入傳統戲偶,打造出絢麗的舞台效果,讓布袋戲在劇場煥發光彩。他還帶著布袋戲走出國門,到日本、美國、法國、西班牙等二十多個國家進行演出,受到廣泛好評。「在世界舞台上展示布袋戲,讓更多人瞭解這門藝術,是我最大的心願。」黃僑偉說。
黃僑偉對布袋戲的未來充滿期待。他計劃通過系列化的劇目創作,建立布袋戲的IP,吸引更多年輕觀眾。他還積極探索跨界合作,將布袋戲與現代舞、古典音樂等藝術形式相結合,創造出更多元化的表演形式。
黃僑偉說,想把布袋戲帶到更多地方,讓它能更好地傳承和發揚,期盼讓更多人尤其是孩童喜歡上這門傳統藝術,注入更多新鮮力量。(作者鄭江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