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田小憩)詐騙  邱文

很難想像,以澳門如斯訊息溝通發達,且學歷水平處於高位的城市,每日新聞報道都有或這或那形式的騙案,似乎與我們城市水平接不上軌,偏偏竟是現實存在。

網上投資騙局,三朝兩日便再有人報案;公檢法電話詐騙,更教人摸不着頭腦!倘若網上投資詐騙關乎個人「貪食」,以為可以「刀仔鋸大樹」便誤信豐厚投資回報,還有點「道理」。可是,接到來電指自己涉及犯罪,事主都深信不疑,難道有沒犯案還不清楚,抑或事主真的涉及不法勾當給人「揭露」自知法網難逃,才按對方指示「轉移」帳戶資產以求「脫身」?

電話、網絡詐騙層出不窮,可是,作案手法大同小異,何以在高學歷澳門竟然屢試皆有「斬獲」?是學歷與智商、情商沒半毛錢關係?抑或,人們總有自身弱點,正好給騙徒有可乘之機?

從這些詐騙案頻發,不禁想起了當今人工智能開始普及,甚麼「換臉」技術足以假亂真,那麼,憑藉人工智能製作的各種詐騙手段,未來或會如雨後春笋,人們怎樣自保不致受騙,相信,是考驗大家生活、生存智慧的重大挑戰。

另一方面,人工智能生成的圖像、影片可以假亂真,更是人們要加緊認知、學習的方向。除要了解怎樣會生成影片圖像,更需學習辨別真偽,尤以遇上親人求助,怎樣才能印證,相信,會是未來人們生活工作必須上的「課堂」,才能免於受騙蒙受損失。

各式各樣騙案層出不窮,新聞報道幾變例行公事,再難以引起人們重視參考作案內容手法來做好自我防範;當遇上犯罪指控便失魂落魄任由對方擺布,這樣一個情景,怎樣免於掉入「反智」陷阱,看來,學習上,真的出了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