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科學家在行星科學研究領域取得突破 首次確證火星存在固態內核
【香港中通社九月四日電】中國科大教授團隊聯合國外學者分析「洞察」號數據,首次確證火星存在固態內核。該成果於九月三日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自然》(Nature)線上發表。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孫道遠教授、毛竹教授團隊聯合國外學者在行星科學研究領域取得重大進展。研究團隊通過深入分析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洞察號」(InSight)探測器記錄的數據,首次確證火星內部存在一個半徑約六百千米的固態內核,並揭示其主要成份構成可能是富含輕元素的結晶鐵鎳合金。
火星作為太陽系內與地球環境最為相似的類地行星,一直是行星內部結構與演化研究的重要對象,也是深空探測的核心目標之一。但對行星深部結構的探測向來充滿挑戰。
相比地球,對火星內部結構的探索難度更大。為突破這一挑戰,該研究團隊創新性地引入火震陣列分析方法。研究發現,火星核具有分層結構:外層為液態核,而更深部則存在一個波速更高的固態內核。
結合不同火核震相,團隊測得火星固態內核半徑約六百公里,佔火星半徑的五分一。若將火星按比例放大至地球大小,其內外核結構比例與地球高度接近。
該研究首次在地球以外的行星中確認了固態內核的存在,突破性地證實了火星與地球相似的核幔分異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