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九月三日電】(中新社記者 李曉喻)「歷史承載過去,也啟迪未來。」
三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八十周年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時如是說。
八十年前,中國人民同全世界愛好和平的人民一道,以頑強的意志和英勇的鬥爭,贏得反法西斯戰爭的偉大勝利。
八十年後,世界處於新的動盪變革期,人類又面臨和平還是戰爭、對話還是對抗、共贏還是零和的抉擇。站在重大時間節點上,如何讓歷史照鑒未來?從習近平此次講話中,外界可讀出答案。
團結奮鬥弘揚抗戰精神
抗日戰爭艱苦卓絕。如習近平在此次講話中所言,面對正義與邪惡、光明與黑暗、進步與反動的生死較量,中國人民「為國家生存而戰,為民族復興而戰,為人類正義而戰」。
在中國共產黨倡導並建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中國歷經十四年浴血奮戰,贏得了近代以來反抗外敵入侵的第一次完全勝利,也為拯救人類文明、保衛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貢獻。
回首烽火歲月,團結是戰勝一切困難的強大力量,是凝聚人心、成就偉業的重要保證。面對新時代新征程,習近平在講話中再次強調,全國各族人民要「傳承和弘揚偉大抗戰精神」,「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而團結奮鬥」。
有評論認為,昔日的中國,憑藉同仇敵愾、眾志成城,奪得抗日戰爭的勝利。未來的中國,還將依靠團結奮鬥,開闢更加美好的未來。
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
戰爭是一面鏡子,能够讓人更好認識和平的珍貴。習近平曾指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給我們留下的最寶貴的啟示,就是必須毫不動搖走和平發展道路。」
中國已將這一啟示付諸行動。在和平與安全問題上,中國是世界上紀錄最好的大國。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從未主動挑起過一場戰爭,從未侵占過別國一寸土地,從不搞代理人戰爭,是唯一將走和平發展道路寫入憲法的大國,也是派出維和人數最多的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
此次站在天安門城樓上,習近平在講話中六次提到「和平」一詞。他明確表示,中國人民堅定站在歷史正確一邊、站在人類文明進步一邊,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與各國人民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他還要求中國人民解放軍全軍將士「加快建設世界一流軍隊」,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同日,天安門廣場舉行盛大閱兵,「東風-5C」、新型巡航導彈、高超聲速導彈等一批新型裝備、「國之重器」集中亮相。這充份表明中國維護和平安寧不僅有堅定決心,更有強大能力。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波及八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戰火遍及亞洲、歐洲、非洲、大洋洲,各國軍隊和民眾傷亡超過一億人……第二次世界大戰給人們帶來深重災難和痛苦。
習近平此次指出,「歷史警示我們,人類命運休戚與共」。他表示中國人民「與各國人民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中國在世界不確定性、不穩定性突出之際隆重舉行紀念大會,本身就彰顯了捍衛二戰勝利成果和國際公平正義、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責任擔當。
著眼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目標,習近平近年來提出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全球治理倡議等四大全球倡議,旨在讓團結代替分裂、合作代替對抗、包容代替排他。如今,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已被寫入聯合國決議,在國際社會的影響力和感召力越來越大。
對歷史最好的紀念,就是創造新的歷史。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勢不可擋!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必將勝利!」當天在天安門城樓上,習近平的宣示擲地有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