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觀者言)旅客和居民之爭  徐薏

隨着暑假落幕,「過度旅遊」一詞是讓人更為忿恨?又或是冰釋前嫌?全球多地因遊客激增面臨資源承壓、民生受擾等問題,日本與南歐部分城市近期分別以政策調整與民眾抗議的不同方式,應對這一共同挑戰,也折射出平衡旅遊發展與居民生活的難題。

在日本,過度旅遊帶來的壓力促使地方政府探索應對之策。此前大阪府知事吉村洋文於去年三月提出一項計劃:向訪日遊客徵收與住宿稅不同的專項稅金,用於緩解過度旅遊引發的問題。然而,這一計劃不到半年便扭轉。

在八月二十七日的專家會議上遇阻——專家指出,僅針對外國遊客徵稅存在差別待遇問題,且在實際執行中面臨諸多困難,因此不建議實施。八月二十八日,吉村洋文正式宣布放棄遊客徵稅計劃,但同時強調「希望訪日旅客承擔一定責任」,並提出新的應對思路:向國家建議廢除訪日遊客的消費免稅待遇、提升出國稅,以此增加收入來源。他認為,廢除免稅制可為國庫帶來數千億日圓收入,既能緩解過度旅遊壓力,也能改善當地居民生活品質。目前,這一主張已獲得部分政治力量回應,除吉村所屬的日本維新會外,執政自民黨內亦有聲音支持廢除遊客免稅制度,國民民主黨在參議院選舉期間也表態稱需重新審視相關措施。

而在地球另一端的南歐,過度旅遊引發的民生矛盾已演變為街頭抗議。早三個月,西班牙巴塞羅那、葡萄牙及意大利多座大城市,數千民眾在「南歐反過度旅遊」聯盟的組織下上街示威,其中巴塞羅那的抗議活動尤為激烈。抗議群眾手持「大眾觀光扼殺城市」「貪婪帶來毀滅」等標語牌,向商店櫥窗發射水槍、施放彩色煙霧,並在旅館外牆張貼「社區自衛、遊客回家」的貼紙。據巴塞羅那當局統計,當地約六百人參與此次抗議,民眾的核心訴求聚焦於過度旅遊對生活的衝擊——這座僅一百六十萬人口的城市,去年接待遊客量高達二千六百萬,大量遊客推高住房價格,迫使不少居民搬離原有社區,日常出行、公共資源使用也受到嚴重影響。

從日本大阪的政策轉向,到南歐城市的民眾抗議,全球多地在過度旅遊治理中面臨相似困境:如何在吸引遊客、推動經濟發展的同時,保障本地居民的生活品質?政府當然責無旁貸,要從中取得平衡兼顧遊客需求與居民權益,才能讓旅遊經濟真正實現長期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