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社區消費大獎賞  雨雪

 九月一日起,新一輪的社區消費大獎賞開始,至十一月尾結束,消費逹五十元或以上的(有些店舖沒抽獎),用電子支付掃碼有抽獎。

 首天,我在家居附近的超市,發現蔬菜每份加價一元,店員說已加價一個星期了;我心裡嘀咕:「幾日前還未加!」但不跟對方爭論了,明白店員也是打工而已。

 每逢消費大抽獎一出,加價成例牌,市民已麻目,照單全收。

 但我是衝動派,對市面上的物價有改動就出聲,表達意見,家人說我煩:「貴就吃少吃吧。」

 多年前電台的「澳門廣場」嘉賓主持說過:物價貴,市民會用腳表示:出關購物,如買菜和肉類。

 拱北和澳門有物價差距,而兩地一步之遙,市民習慣北上消費:購物、餐飲、旅遊。造成本澳的食肆與商舖人流大減,暑假過了,家庭遊客又減少。

 早餐和午餐有市民大眾支撐,晚餐人客就不多。連鎖店茶餐廳還可支撐,小舖的頻頻換名,衣物被網購衝擊。

 我淘寶衣物,現在覺得夠穿便算了,不再淘啦!食品也淘過,不差啊!只有部份不行,可用七天沒理由退款。

 最近收到是來自青海省的紫土豆,個個大小平均完好。白烚後很好吃,富含青花素,是它一大特點。

 國內還有店舖蔬菜鮮品網購,一樣新鮮,還平過超市,方便上班人士。澳門也開始有網購鮮品供應了。

 講回加價,我發下牢騷,有關政府部門有否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