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南寧八月二十三日電】(作者蔣雪林、黃令妍、李偉東)台青蕭銘峰在廣西南寧逐夢「舌尖經濟」,依託廣西毗鄰東盟的區位優勢成水果貿易「探路先鋒」。
二00四年來到大陸發展的蕭銘峰,曾在上海及深圳等地打拼。二0一三年開始從事泰國和越南榴蓮的進口業務,二0一六年蕭銘峰與四位朋友在南寧投資七百萬元(人民幣,下同)開辦高端日式料理餐廳,卻因市場「水土不服」慘淡收場。
曾在大陸打拼多年的蕭銘峰,早已習慣大陸市場的激烈競爭。他重新聚焦老本行──榴蓮貿易。依託廣西毗鄰東盟的區位優勢,他在泰國、越南榴蓮進口貿易中,重新找到了立足點。
二0一八年,一位重慶朋友推薦他關注菲律賓榴蓮。「當時菲律賓種植戶希望打開中國市場,特地請我去考察。」儘管菲律賓鮮食榴蓮當時尚未獲准進入中國,蕭銘峰毅然多次飛往達沃市,深入榴蓮種植園,「那裡的火山岩土壤特殊,榴蓮澱粉含量高、口感綿密,但缺乏標準化管理」。
二0二三年一月,中國宣佈允許進口菲律賓鮮食榴蓮。等待已久的蕭銘峰迅速行動,聯合生意夥伴在菲律賓達沃市建成日處理四百噸的榴蓮加工廠。
「菲律賓榴蓮與泰國、越南榴蓮能實現錯峰銷售,這是最大的競爭優勢。」二0二三年,他進口的七千噸菲律賓榴蓮中,三百櫃鮮果通過精準的錯峰策略,終端價每斤三十元左右。他的團隊在深圳首創「現剝現售」直播模式,創下銷售佳績。
儘管市場開拓成效顯著,他坦言挑戰仍存:「一些消費者認為菲律賓榴蓮果肉偏干、香氣不足,這與當地農業經營模式有關。」為此,蕭銘峰親自帶團隊赴菲,從種植,到採摘手法,再到運輸車輛,為農戶制定全套標準。
今年九月,第廿二屆中國─東盟博覽會(簡稱東博會)將在南寧舉辦。蕭銘峰計劃攜菲律賓高品質的榴蓮亮相,他將與南寧一家國企簽署協議,合作建立跨境冷鏈物流體系,「以後菲律賓榴蓮進入中國市場的通道會更暢通、更高效」。
從達沃市的榴蓮種植園,到深圳直播間的「現剝現售」,再到東博會的大型展台,蕭銘峰搭建起一條東盟國家榴蓮成熟的跨海供應鏈。
但蕭銘峰並不止步於商業成功。作為南寧市台協常務副會長,他參與推動成立「邕台青年就業創業服務站」,為台青提供技能培訓;在南寧青秀山風景區設立「南寧圓夢號」餐車,打造台青創業實踐平台。「很多台灣青年嚮往大陸市場,但缺乏渠道和落腳點。」他說,希望用自己的經驗幫他們少走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