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月有一對香港母女在澳門乘坐的士時,涉嫌將其他乘客遺失的手提電話據為己有。內地女事主隨即報案,稱涉案手機價值六千八百澳門元。治安警經調查後,於本月六日在港珠澳大橋澳門口岸將剛入境的涉案母女拘捕。兩人對拾遺不報行為直認不諱,並稱已將手機帶往香港丟棄。
被捕的四十餘歲葛姓女子及其六十餘歲母親陳某均報稱無業,現已因涉嫌拾遺不報罪被移送檢察院偵辦。此事再度引發網民對港澳司法協作的討論:「同為特區,距離相近,為何沒有引渡安排?」
事實上,類似案例並非首次發生。今年三月,澳門治安警曾偵破另一宗跨境拾遺不報案:早於一月,一名內地男子年初報稱在的士車廂遺失裝有六十一萬二千元現金的布袋,警方通過車載監控及天眼系統鎖定兩名香港姊妹。她們於三月經港珠澳大橋入境時被截獲,其中一人承認因貪念將約二十萬元分給胞妹,其餘現金用於消費及存放家中,另一人則否認涉案。
網民普遍認為,此類案件中的涉案者要麼過於輕率,要麼誤以為澳門警方執法力度不足。但從兩宗案件的偵破過程可見,澳門治安警通過天眼系統、車載監控等技術手段,能有效鎖定嫌疑人蹤跡。而港澳之間雖無引渡條款──類似香港名人羅傑承、劉鑾雄曾涉澳門案件後,因不入境而未被追究──但這並不意味着犯案者可肆意逍遙。
值得注意的是,此類案件的關鍵在於跨境執法的時效性。只要涉案者再次入境澳門,警方便能即時採取行動。正如網友所言:「逃過一時容易,逃過天眼難。」這類事件也提醒公眾,無論地域邊界如何,拾遺不報不僅有違道德,更涉嫌違法,切勿心存僥倖。
司法界人士解釋,港澳雖同屬中國領土,但實行不同的法律體系,引渡安排需依據基本法及相關協議執行。但技術手段的進步,已讓跨境追蹤越來越精準──這也成為遏制此類跨境輕罪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