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蓮南塘秋 蓮香滿建寧

 【中新社福建三明8月16日電】(作者雷朝良)採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時下「中國建蓮之鄉」福建省建寧縣,正迎來採蓮時節。家住濉溪鎮圳頭村的種蓮大戶謝炳賢夫婦,每天早上6點就來到了蓮田。

 建寧縣地處閩贛交界,福建「母親河」閩江發源於此。據《建寧縣誌》記載,早在五代十國時期,金鐃山報國寺前就已白蓮搖曳。清代時,建寧白蓮聞名遐邇。如今,建寧通心白蓮已榮獲國家地理標誌雙認證,躋身福建十大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之列。

 「建蓮之貴,在於其形如凝脂,質若瓊漿。」建寧縣蓮籽科學研究所推廣研究員魏英輝介紹,目前,建寧全縣種蓮面積穩定在5萬畝左右,年產通心白蓮4000多噸,2024年建蓮全產業鏈產值達27億元(人民幣,下同),帶動農民增收超1億元。

 「由於種植周期短、產值高、變現快,蓮子成為建寧農戶種植的首選。」謝炳賢說,在當地,每年春分後栽種藕苗,七月下旬蓮子成熟,七月至九月分批採收加工,到秋分採收結束,共可採17茬。

 「做蓮子如繡花,手上功夫要好。」建寧通心白蓮製作技藝傳承人馮銀英指尖翻飛間,一顆顆蓮子已完成脫粒、去膜、通心等多道工序。嫻熟的通心技術,既去除了蓮心的苦澀,也保證了蓮子外觀的飽滿完好。

 「採收的蓮子要當天加工,這樣更能保證口感品質。」馮銀英說,加工好的蓮子需用有內套的編織袋或鐵皮箱盛好,不與有異味的食品並貯,以保持其味之清香。

 針對蓮子加工繁瑣、耗時耗力的缺點,建寧縣引進示範推廣蓮子剝殼去膜一體機、烘烤房與烘乾機等建蓮加工設備,創新蓮子初加工的傳統手工模式,加快「煙蓮輪作」「病蟲害綠色防控」等新技術的推廣,提高蓮子產量和質量,增加蓮農收入。

 如今的建蓮產業,已形成集種植、加工、銷售於一體的完整鏈條。全縣建成30家專業合作社、16家家庭農場,帶動1.5萬戶蓮農增收。

 建寧縣還聯合涉蓮科研機構、高校及生產加工銷售單位,開發出速凍鮮蓮、蓮子露、鮮蓮汁、荷葉茶、營養蓮子米粉、蓮藕粉、蓮子曲奇餅等建蓮系列產品40多種,產品遠銷日本、美國、東南亞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