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通社8月13日電】(記者吳一帆)美國財政部當地時間12日發佈的數據顯示,美國國債總額首次超過37萬億美元,約為2024年美國名義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27倍。按今年7月總人口為約3.42億計,平均每人背債超10.8萬美元。那麼,這一巨額國債數字反映出美國政壇及社會經濟怎樣的現狀?
對於最新國債狀況,美國聯邦預算問責委員會主席馬婭.麥吉尼亞斯表示,美國財政狀況嚴重失衡,但國會卻不斷讓情況惡化。
就在上月,美國總統特朗普推動的「大而美」法案在國會參議院、眾議院獲得通過,並由特朗普正式簽署生效。該法案看似提供部份減稅優惠,如取銷小費稅和加班稅、增添老人與小孩稅收優惠等;但在社會福利方面卻有所削減,例如,醫療補助申領、食品援助計劃以及學生貸款政策的門檻均被拉高。值得關注的是,該法案包括提高美國聯邦債務上限。
分析指,美國債務已達歷史高位.,「大而美」法案將進一步擴大結構性赤字。提高聯邦債務上限短期看似為美政府財政「鬆綁」,但長期而言,利息支出在財政支出佔比將在2024財年13.2%基礎上繼續增長,美國將面臨「借新還舊」的惡性循環。
與此同時,美國權力機構內部長期為財政支出扯皮不休。以「大而美」法案通過歷程為例,7月1日,美國國會參議院以51比50的「驚險」投票結果通過了特朗普力推的稅收和支出法案。由於參議院對該法案有較大修改,這項被特朗普稱為「大而美」法案的修訂法案在投票後返回眾議院審議。3日,眾議院以218票贊成、214票反對的表決結果通過了「大而美」稅收與支出法案。次日,特朗普簽署該法案,使其生效。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教授張家棟8月13日接受【香港中通社採訪時表示,美國國債是一個「老問題」。美政壇的共識是,國債不能再繼續增長下去。但到了現實操作層面,減少債務就是減少開支,是要得罪人、犧牲政治利益的。於是,國債就難免成為美國共和、民主兩黨之間鬥爭的焦點之一。
近年來,美國國債迅速飆升。美財政部公佈的數據顯示,去年1月初美債總額為34萬億美元,去年7月底這一數字達35萬億,但去年11月就達到了36萬億,本月則突破37萬億。
張家棟對此表示,從歷史上看,很少有國家的債務規模會減少,但是債務與GDP的比值則有可能下降。所以,國債問題不是要不要增加的問題,而是增加速度和幅度的問題。如果國債增幅高於GDP增速,長期看就是不可持續的。如果反之,則是良性的。
放眼全球,現階段美國國債與GDP的比值處於怎樣的水平?張家棟稱,美國這一比值比歐洲高,比日本低,整體來說屬於數值較高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