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暑假,都為小朋友報暑期活動,因為有政府的資助,於是用便宜的價錢去報讀。當然在眾多受政府資助的暑期活動之中,總是良莠不齊,好的能夠提升孩子綜合質素,但部分交差形式的,既學不到東西,還要花費交通時間,好像雞肋一樣:總認為不去是一種浪費,結果還是堅持走那條不知對錯的路。
經濟學中有一個簡單卻常被忽視的概念「機會成本」。是指當我們選擇做某件事時,所放棄的其他可能性中,有機會是價值最高的那個。生活中許多看似節儉的行為,實則隱藏着更高的機會成本,而我們卻很少計算。
有人為了去餐廳使用一張$100的折扣券,駕駛了十五分鐘,再額外花費半小時去找停車位。表面上看,他賺到了優惠,但實際上,他損失了因此增加的油耗,還有半小時的時間。這段時間本可以用於工作、學習,或者單純地休息。若以時薪計算,再加上現在高昂的油價,機會成本可能早就遠超那點折扣。有時候優惠不能重複,當在餐廳點選更多的食物時,最終花費反而更高。
「妥善保管物品」的行為也是同理。許多人捨不得驕氣舊物,認為「總有一天會用上」。但事實上,這些雜物佔據的空間,在寸土寸金的城市裏,本可以發揮更大的價值。一個堆滿無用物品的儲物間,意味着你放棄了把它改造成書房和休息區,而要找地方安置這些雜物,一個月同等面積的租金就已經超過雜物本身。更諷刺的是,當真正需要某樣東西時,往往因為雜物太多而找不到,只好重新購買,那何不一早放棄囤積,到]需要的時候才購買?這至少可以換來家裏和心中的一些整潔。
真正的浪費,往往不在於花了多少錢,而在於我們因此放棄了甚麼。與其為了「不浪費」而勉強使用贈券、囤積舊物,不如學會衡量,這些行為是否讓我們損失了更重要的東西?
人生最稀缺的資源不是金錢,而是時間和空間,而這兩者,卻又是機會成本最高的資產,你我都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