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評口)清醒的睡夢者  泳藍

 一如《布達佩斯大飯店》帶著的高辨識度,《小行星城》有著一看便知的韋斯·安德森對畫面、用色和疑幻似真的電影美學風格;華麗的明星陣容、不帶情感的指導角色詮釋,尤如為粉絲們奉上一道期待以久的色彩盛宴。然而在抛開招牌式的視覺賣點後,《小行星城》有嘗試加強故事內容的表達,似乎亦是回應曾被詬病敍事散亂、缺乏主題的不足之處。

 電影採用了戲中戲的結構:外層是黑白電視節目,主持人(布萊恩·克蘭斯頓飾)向觀眾介紹一部名為《小行星城》的舞台劇;內層則是這部舞台劇本身,以安德森標誌性的飽和色彩呈現,重度強調了兩者之間的虛實,也抛出了「戲裡戲外」的思辨命題。當觀眾觀看彩色部分時,正同時被提醒有另一群「觀眾」(黑白部分的電視觀眾)在自己的觀看行為。這種設計不時提醒、也要觀眾被迫意識到自己作為觀看者的位置,同時也被置於被觀看的位置。

 主角奧吉(傑森·舒瓦茲曼飾)在戲裡是一名戰地攝影記者,他習慣通過相機鏡頭觀看世界,卻在妻子死亡後迷失了看世界的方法。就在演至中段時,傑森驚覺對角色奧吉的理解是否正確,更走到戲棚後向資深演員尋求解讀。如此走出「第四面牆」的方式,不僅打破了舞台劇的固有模式,也揭示了現代人在各種生活框架(社會角色、媒體敘事、意識形態)中尋找真實自我的掙扎。奧吉在電影中多次提著拍攝的相機,則隱喻了現代人因為認知工具所導致的疏離,幾乎每個人都是通過某種媒介(社交媒體、新聞報導、文化濾鏡)來理解現今的世界,卻因此與真實經驗產生了隔閡。

 外星人的突然造訪構成電影的核心事件,但這一情節在敘事中幾乎不產生實際效果。外星人出現、拿走隕石、離開至「歸還」,整個過程荒誕而無意義,看似哄動全城的新聞,被消費後便瞬間失去價值。現代人每天透過電子屏幕在刷視頻、追蹤網紅動態、觀看著那些發生在地球各處光怪陸離的事,這些事佔據我們的注意力,但卻不帶來任何實質改變。電影中的隔離狀態尤其耐人尋味,軍方在外星事人事件曝光後,把小鎮居民限制在原地,卻不提供任何解釋或解決時間表,那不就是疫情期間大家在家中徬徨無助的光景嗎?由此延伸更多,生活在數位時代的人們啊!無時無刻在接收碎片化的信息,永不完整的事實真相,使得人與人之間好比永遠處於某種意義上的「隔離」狀態,與事件真相、與他人真實感受、甚至與自我真實需求相隔絕。

 「你沒有睡著,你只是在做夢」,成為了電影的結語。奧吉在電影裡找不著人生的意義,觀看著《小行星城》的觀眾們又可會從中找到丁點的意義或得著?而在電影最外層的我們,是否又只是活在一部舞台劇中,充滿著設計的對白、鉅細無遺的舞台指示,完全是個精心製作的世界?我們以為自己是清醒的觀看者,其實可能只是沉浸在一場集體夢境中。電影不再成為人們尋求一刻逃離現實的出口,而是殘酷地提醒著大家要知道自己是處於被困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