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衝擊懸而未決 恐慌情緒在台灣蔓延

 【香港中通社7月23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 施鑫岳)美國總統特朗普近期陸續公佈多個貿易夥伴的最新關稅稅率,但對台灣地區的稅率仍未公開,民進黨當局也未透露相關內容。被視為台灣競爭對手的日本最新關稅為15%、韓國為25%,越南及菲律賓稅率各為20%與19%。台灣原稅率為32%,對於民進黨當局能否向美方爭取到「好」稅率,社會高度關注。

 有台媒報道,近日網絡上流傳一張來自美國律師事務所的「關稅追蹤表」,上面清楚標示台灣將在8月1日被美國徵收32%高額關稅,引發輿論嘩然。

 雖然民進黨當局立即否認這一傳聞,稱無論是32%還是25%的關稅說法,都是假新聞,並表示還沒有收到美國的關稅信函,和美國的貿易談判還在進行,有信心稅率低於日韓。但這樣的說法仍無法平息爭議。

 中國國民黨和台灣民眾黨兩黨智庫,組成「民間版衝擊影響評估小組」,對美國關稅對台灣產業界的衝擊作出調查。這份報告顯示,50.5%的受訪廠商已受到美國關稅的直接影響,特別是電子零組件業、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造業、汽車及其零件業、機械設備業和基本金屬業五類產業。

 目前已有約25%的企業暫停增員計劃,另外23%的業主考慮將部份產能移轉至海外。這份報告還做了模擬數據分析,如果美方對台徵收10%的「對等關稅」,那麼60%的企業認為營收將小幅下降或無明顯變化;若徵稅20%,50%的企業營收將減少10%至30%,另外26%的企業損失更嚴重,營收減少30%以上。也就是說,至少要把稅率談到20%以下,對台灣產業界的影響才能保持適中。

 然而,民進黨當局對關稅談判細節依舊保密到家,既沒有向台灣業界通報談判進程,也沒有評估不同關稅稅率下對企業的影響。資訊的不透明和對策的不確定,讓企業界的焦慮情緒不斷蔓延。台灣《工商時報》表示,台灣雖未被「點名」,但中小企業已因關稅與匯率壓力人心惶惶,部份被迫關廠。

 而民進黨當局之所以對關稅談判細節三緘其口,分析指出,這恰恰說明對關稅談判毫無把握,因為如果談得好,依照民進黨的習性,早就迫不及待宣揚了。此外,民進黨也擔心,一旦不利於台灣的關稅稅率在7月26日啟動的大罷免投票前公開,將引發民意反彈,從而影響大罷免投票結果。

 英國廣播公司(BBC)說,特朗普的「美國優先」理念,對台灣的經濟成就抱持著警惕態度,他曾公開批評台灣在半導體產業中「搶奪美國市場份額」,並認為台灣在軍費支出上不足。因此美國很可能祭出關稅威脅,要台灣多買美國的軍火和農產品,並要求台灣增加對美投資。《經濟學人》雜誌也發出警示,在人工智能競爭加劇的當下,特朗普政府很可能祭出最嚴苛的產業關稅,特別是對半導體和藥品,台灣可能受到巨大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