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連斯基簽署爭議法案 引發大規模公眾抗議
【香港中通社七月二十三日電】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七月二十二日簽署法案,取銷國家反貪局(NABU)與專門反貪腐檢察院(SAP)的獨立自主權,引發首都基輔罕見大規模抗議引起國際社會關注。這是自二零二二年俄烏衝突以來,烏克蘭最大規模的公眾抗議。
綜合法新社與路透社報道,烏克蘭國會當日以二百六十三票贊成、十三票反對通過該法案,贊成票主要來自澤連斯基的執政黨「人民公僕黨」。法案規定,這兩個肅貪機構將由總統任命的檢察總長直接管轄,意味著其獨立性被削弱。國家反貪局負責調查政府貪腐,專門反貪腐檢察院則專注起訴貪腐案件,兩者為烏克蘭反貪改革核心,深受歐盟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重視。
批評人士認為,此法案增強澤連斯基權力,可能干預重大貪腐案件調查。非政府組織「反貪腐行動中心」稱,檢察總長可能停止調查總統盟友,機構形同虛設。歐盟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警告,此舉恐損害烏克蘭民主進程及歐盟入盟資格。
法案通過後,數百民眾在基輔總統府附近抗議,高喊「否決此法」,利維夫等城市也出現小型示威。抗議者認為法案動搖民主根基。澤連斯基此舉或為鞏固權力應對戰爭壓力,但可能加劇國內政治緊張及削弱民眾信任。未來,澤連斯基政府如何平衡權力與民主透明,將備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