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衛警告基孔肯雅熱疫情風險 全球119國受影響
【香港中通社7月23日電】世界衛生組織(WHO)針對蚊媒傳播疾病基孔肯雅熱(Chikungunya)發出警報,敦促各國加強準備,防範疫情大規模暴發。
世衛組織蟲媒病毒小組負責人黛安娜.阿爾瓦雷斯7月22日在日內瓦記者會上表示,該病毒目前在全球119個國家和地區傳播,約550萬人面臨風險,可能對公共衛生系統構成重大壓力。
基孔肯雅熱由伊蚊(Aedesmosquitoes)傳播,感染者通常出現高燒、劇烈關節疼痛、疲勞和皮疹等症狀,症狀可持續數周,嚴重時可能導致長期關節痛,雖致命病例罕見,但對健康影響不容忽視。約20年前,該病曾在印度洋地區暴發,影響約50萬人,顯示其大規模傳播潛力。
今年,基孔肯雅熱疫情在多地加劇。法屬留尼汪島報告約三分之一人口(約30萬人)感染,創下近年來最嚴重紀錄。亞洲的印度、孟加拉和東南亞國家亦發現病毒傳播。歐洲的法國和意大利近期報告輸入病例,並首次出現本土傳播,顯示病毒隨氣候變暖和全球旅行擴散至溫帶地區。美洲的巴西和阿根廷也通報病例上升,突顯疫情的全球威脅。
阿爾瓦雷斯指出,攜帶基孔肯雅病毒的伊蚊廣泛分佈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氣候變化和城市化加劇傳播風險。世衛正協助各國開發快速診斷工具、培訓醫護人員、強化醫療系統,並擴大監測以追踪疫情。世衛同時呼籲加強蚊蟲控制,包括清除積水、推廣防蚊措施和疫苗研發。
2023年,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准首款基孔肯雅疫苗(IXCHIQ),為高風險地區提供預防希望,但疫苗普及仍需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