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白推「民間版」關稅評估報告 台灣三產業受衝擊大

 【香港中通社七月二十二日電】中國國民黨智庫「台灣政策研究基金會」與台灣民眾黨政策會二十一日公佈「民間版關稅衝擊影響評估報告」,報告指出,台灣電子零組件、電腦電子產品光學製造業、汽車及零件業是受關稅衝擊最大的三個產業。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民眾黨主席黃國昌今年四月舉辦在野領袖峰會後,邀請台灣大學前校長管中閔擔任召集人,推動「民間版衝擊影響評估」,並於二十一日公佈期中報告成果。

 管中閔表示,有百分之五十點五的受訪廠商表示已經受到美國關稅的直接影響,在模擬百分之十關稅下,近六成企業認為營收將小幅下降或無明顯變動;若課征幅度達百分之二十,逾半企業預估營收將減少百分之十至百分之三十,其中有百分之廿六認為將損失三成以上。此外,規模五十人以下的小型企業所受衝擊最劇烈,其中百分之卅五點八的企業預測營收將減少超過百分之三十。這類企業通常資本薄弱、客戶集中、議價能力有限,一旦遭遇外部貿易壓力,難以撐過長期陣痛期。

 管中閔指出,主要受關稅衝擊的產業,第一是電子零組件業,其次是電腦、電子產品的光學製品業,第三是汽車及零件業,接著是機械設備、基本金屬業、塑膠橡膠製品等。管中閔提到,雖然目前實質關稅尚未發生,但受訪廠商中已經有百分之五開始裁員,百分之廿五已經把原來的增員計劃暫緩,還有百分之廿三的廠商開始規劃轉移產能。管中閔認為,雖然現在關稅還不確定,但是可以想象一旦數字確定以後,就會有一定比例的廠商實際採取轉移產能的行動。

 管中閔表示,最後則是政策的不確定性,很多廠商在問卷中都表示不知道如何獲得及運用資源,甚至很多人都還在觀望,或不認為目前當局的補助政策有實際作用。

 台灣政治大學教授林祖嘉則表示,調查中也詢問廠商是否了解台當局相關協助措施,結果顯示,百分之三點九表示知道且有申請,百分之卅四點二六表示知道但未申請,百分之六十一點八四表示不清楚或不了解,這表明到目前為止,對於台當局提供的這些政策,廠商的反應度還是非常低。◇